郝老師,好老師!——記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郝志平
作者:記者 張雪萍來源:西華大學新聞中心發布時間:2009-11-24瀏覽次數:582
??? 有人叫她“拼命三郎”、有人叫她“超人”、“鐵人”,她常常以辦公室為家,常常和學院教師一起利用周末、寒暑假加班,她有很強的責任心,工作上要求嚴格、細致,她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從來沒有領導架子,給人和藹可親、樂觀活潑的印象,學生都把她當成媽媽、大姐姐和大朋友,她先后被評為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學校“優秀教師”,她就是學生、領導、同事和大家眼里真正的“好老師”——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郝志平。 學生心里的好——敬業奉獻 愛生如子 “每當無數雙眼睛看著我,無數張還帶稚氣的臉面對我時,那種責任,那種愛便噴薄而出!”郝老師說自己喜歡當老師,喜歡跟學生在一起。 郝老師教授《英語精讀》課程,她組織課程的方式比較特別,學生稱她的課堂為“英語聊天室”。有時候她會讓學生來講課文,有時候會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然后每組派一個同學用英語講解他們談話的中心思想。這充分調動了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也給了同學們更多表現和鍛煉的機會。“郝老師臉上常常掛著一抹親切的笑容,每當有好笑的事情時,郝老師更是笑得像太陽花般燦爛,她那孩子般明朗的笑聲總能夠感染我們,讓我們跟著她一起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郝老師正是用她那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個人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贏得了全體學生的心,同學們都等著盼著上她的課。 每次課對郝老師來說都是新課,課前她一定會投入充足的時間作準備,盡管是同一門課程,同一本教材,只要時間變了,學生變了,她認為教學也應該有變化。她常常利用網絡、書籍等資源,補充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和資料,對課程進行重新設計。 郝老師不僅認真教學,而且非常注重育人。她常常將自己的經驗和對人生的感悟傳授給學生,提醒同學們要懂得生活,要用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去對待每一件事情,用心去感悟生活,在改變不了外在的時候,努力改變自己,學著去適應生活,而不是讓生活來適應你。課外,她要求學生多讀多背,多學習,“有足夠的輸入,才會有足夠的輸出”。 課堂上她是老師,課外同學們都把她當做媽媽、大姐姐和大朋友,學生們常常通過短信、QQ和email與她談心、交流思想感情,也常常在她下班后到她辦公室與她談心。任何學生找到她,郝老師都非常熱情,同學有任何困難,她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同學們都叫她為“好老師”。當通過自己的努力與開導,解決了學生的苦惱,撫慰了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度過了難關,她會感到特別欣慰。 郝老師特別容易感動。收到學生的問候她會感動;走在路上有學生親切的與她打招呼,叫一聲“郝老師”,她會感動;學生要求與她合影一張,來個“公主抱”,她會感動,許許多多的感動,匯成了她對學生無限的愛……她說,不要把學生跟你打招呼,對你有禮貌,跟你做朋友想成是理所當然的,那么你就會愛學生。 領導口中的好——“德”、“能”、“勤”、“績”堪稱優 教學之外,郝老師還擔任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分管學院的教學工作。雖然身為領導,但在同事們的眼里,郝老師從來沒有領導架子,她非常關心學院青年教師的成長,常常與青年教師們打成一片。在她的詞典里,工作永遠是第一,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她,在工作中表現出的嚴謹、認真、仔細、高效、公正,博得了廣大教師的信任和好評。在一次會議上,院長尹德謨夸贊郝老師“德”、“能”、“勤”、“績”堪稱優。德,師德;能,才能;勤,勤政;績,業績,這四個字給了郝老師最大的肯定。 郝老師每天上下班都步行,往返80分鐘的路程,這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在路上,她可以在頭腦里備課,可以計劃今天要做的事,可以總結今天的得與失,可以邊走邊唱歌,保持一種好心情!她說:“我很多思想火花都是在路上迸發的!” 大學英語是全校的公共基礎課,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外語教學,很難會有質量上的明顯提高,加上英語和日語專業是新辦專業,基礎還比較薄弱,教學管理工作相對來說難度比較大。但在郝老師與其他領導、教職員工的努力下,學院教學工作井井有條、蒸蒸日上。 去年,學校制定了學教管的一體化模式,從“學”、“教”、“管”三方面入手,共同致力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提高。外國語學院對此作了調整,從改善教學設施條件、加強學院與各學院聯系、加強外語教師與班主任的聯系、加強對外語教師的管理等方面入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校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學教管的一體化模式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 2006年是外國語學院豐收的一年,在教學、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在學校2006年度考核中,獲得學校班子建設第一名,教學工作一等獎,學生工作二等獎。許多老師為學院能獲此殊榮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郝老師也不例外,但是她絲毫不敢懈怠,“榮譽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但是我們離好的標準還很遠,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同事眼里的好——全心為意為評估? 事事身先士卒 ? “改善教風學風,靠你我齊心協力”,外國語學院走廊里掛著這樣的橫幅,正轟轟烈烈地開展著迎評準備工作。 學校3月15日對第三次自評作了動員和部署。戰鼓再一次敲響,作為學院本科評估工作的總指揮,郝老師感覺到肩上沉甸甸的壓力和責任。會后,她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上學期試卷進行復查,在她的帶領下,學院評建辦全體人員主動放棄周末休息時間,完成了對2006-2007年度第1學期445個本科教學班試卷的多次復查。學院對此次試卷復查、整改的要求非常嚴格,郝老師強調,試卷復查沒有大小問題之分,只有有問題和沒問題之分,她要求所有教師必須根據學校的相關規范要求,盡量避免任何錯誤,一有問題,立即整改。 郝老師工作起來一點也不含糊,她連一個字、一個詞的錯誤都能檢查出來,老師們都稱她為“火眼金睛”。“我們現在就必須把事情一樣一樣的做到最好,現在發現問題還有時間整改,等專家組進校就來不及了。”有的老師私下里說她工作太認真、太仔細、要求太苛刻。郝老師對此并不在意,“同志們工作都很辛苦,有些抱怨沒關系。” 加班加到再晚,第二天郝老師仍能準時上班,還一副精神抖擻的模樣,老師們都與她開玩笑,叫她“拼命三郎”、“鐵人”、“超人”,說她太強了。“老師們真的可愛,一有任務下去,大家都自動加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事情全部做好。”想到老師們的支持,郝老師非常欣慰地說。經過學院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外國語學院于3月28日完成了第二次試卷的復查工作。 學院對評估工作作了細分,實行層層管理,第一負責人、一級指標負責人,迎評辦公室,各系部主任、教師,責任明確、權責分明。學院每個階段都要開大會,指出每個階段的問題,給大家作思想動員,告訴大家這階段應該怎樣做,會議對存在問題較嚴重的老師點名批評。經過幾次自評,學院已經形成了上下齊心,團結一致的局面,而且老師們都形成一種共識:堅決不能拖學校的后腿,為了評估,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每一個人都盡力而為,努力做到最好。經過自評工作,規范了學院的教學管理,帶動了學院各方面的工作,讓大家都有了共同的目標,使學院教師擰成一根繩,形成了一股氣。 師生公認的好——“工作像螞蟻,生活像彩蝶” 郝老師的人生哲理是“工作象螞蟻,生活象彩蝶”。工作之外,郝老師的生活豐富多彩。 郝老師有一個漂亮、機靈、活潑的“女兒”多多,多多是郝老師的狗狗、孩子、朋友。多多為郝老師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樂趣。郝老師是個樂觀向上的人,沒事的時候,她就與同事打羽毛球、和好朋友一起散步、周末和老公到郊外遛狗狗,釣釣魚,她的生活充滿了陽光。 教學之余,她認真研究英語教學法,今年寒假里三分之二的時間她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看書、寫論文,雖然艱苦,但是她堅持下來了。她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英語合作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互動的英語精讀課堂教學設計》等多篇論文,參編《新編大學英語英漢詞典》、《實用英語學習課件》等多本專著。這些都是她在教學與管理過程中的新發現,她把這些記下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把它整理成論文,為提升自己打下基礎。 2006年郝老師先后被評為學校"優秀共產黨員" ,學校“優秀教師”。面對這些,郝老師很感動,“一切都來源于領導給予的信任、老師們的支持和家人的支持。”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郝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注釋了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共產黨員形象。責 編: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