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9月10號,總會有許多學生通過當面祝福、發短信、打電話、發郵件、寄明信片等方式對他說“教師節快樂!”何教授臉上掛著笑意,心里綻放著鮮花,這樣的祝福已經聽了25年了,但他卻仍然感覺很溫馨,很欣慰。 教師節這天來采訪何教授顯然不是出于偶然:普天同慶的教師節和“四川省教學名師”榮譽的獲得可謂是“雙喜臨門”;他身為名師,對他而言“名”和“師”本身卻有著雙重意義。 ?? “師”出有“名”——捧回教學名師大獎 2009年6月,省教育廳聘請省內高校有關專家、教授組成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專家評審委員會,采取網絡評審和會議評審相結合的辦法,對我省各高校推薦的省級教學名師候選人進行了認真的評審。我校何明星教授獲得“四川省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現年45歲的何教授早在2005年就被列入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007年被評選為校級優秀教師。他是四川工業學院首屆教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四川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也是23屆ACM 大學生程序設計亞洲預選賽顧問。與此同時,他還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員、國際密碼學會(IACR)會員、中國密碼學會(CACR)高級會員、四川省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等等。 除此之外,他參與了四川省教改項目的研究,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獲得了四川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他作為副主編參與編寫了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現代密碼學》(2009年出版),作為信息安全類系列教材編委主編了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信息論與編碼》。 說起這些榮譽,何教授僅僅是把它當做對自己的一種肯定,更多地是把它歸功于團隊、學院和學校對自己的培養。他說榮譽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注重奮斗的過程。何教授謙遜的態度、踏實的作風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從不相信命運。”何教授一臉嚴肅:“哪怕你的基礎現在并不好,哪怕你現在各方面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只要你有理想,有目標,而且能夠朝著這個目標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努力克服困難,你就能獲得成功。” ?????????????? 良“師”自有千秋“名”——學生銘記著的慈父嚴師 1990年以來,何教授一直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任務,他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安全方面享有盛名。他在德國留學一年,并經常參加德國、英國、日本、泰國、新加坡、韓國等國的學術會議和短期學術交流,這讓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始終處于領先地位,而他也非常注重將這些理念引入課堂。他不僅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將世界最新的研究進展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會貫通于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何教授講授課程非常靈活。課堂上,他總是以啟發引導為主,輔以課堂討論和專題報告。在講授較為抽象的密碼理論、協議時,他總能和電子商務、網絡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容及其應用背景。在近五年的學生評教中,何教授所授課程均被評為優秀。而他自主研制的多媒體課件也受到廣大學生和其他高校教師的好評。 一位同學向何教授請教關于集合的問題。一個集合包含三個元素a、b、c,問題是“這個集合有幾個子集?”這兩位同學提出用組合的方法來解決,最后再用二項式定理求和。這種辦法本身沒有錯,但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何教授提示到:是不是還有其它更簡單的辦法?這位同學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何教授在黑板上畫了三根火柴,提示道:假設它就是那三個元素a、b、c,建立起這種子集的對應關系,比如空集就是在根火柴上面打三個叉,全集就是打三個勾,三根火柴上有多少種打勾或者打叉的方法,就有多少個子集。 看著那位同學恍然大悟的表情,何教授接著又說道:“好多事情的處理都需要用到這種轉化思想,分析問題——假設模型——簡化問題——獲取結果,這種思維途徑可以很好地幫我們解決問題。因為假設模型就是一個對問題深化理解的過程,當把這種模型建立出來的時候,復雜的問題就簡化了,問題也基本解決了。”這種巧妙的對應關系給那位同學很深的印象。直到后來這個同學參加工作了,有一次在街上碰到何教授時,還記憶猶新地提起這個方法。 在學習上,何教授對學生要求嚴格,但在生活中他卻耐心細致、體貼入微。一名叫劉文剛的學生視網膜脫落住進了醫院,何教授去醫院探望,并為其墊付了醫藥費。他所帶的一名研究生,因為失戀情緒非常低落,作業完成得也不是很好,何教授便詢問她的思想狀況和學習情況。在何教授的耐心說服下,這名同學吐露了心事,并表示對自己的能力有所懷疑,擔心做不出成績來。何教授鼓勵她要看到主流,正確對待挫折,樹立信心,爭取最后的成功。在何教授的耐心幫助下,這名女生取得了好成績并順利畢業,現在北京華為參與研發工作。 走在校園里,總會有人熱情地跟他打招呼,總會有學生幫他提東西,他生病的時候總有人攙扶他上樓。“作為老師要讓學生有溫暖的感覺,老師對學生好,學生自然也就會回報老師。”何教授指著北京工作的學生送給他的教師節禮物——從北京郵遞過來的花籃,一臉欣慰地說。 ????????????? 好為“師”而不圖“名”——把愛和成績寫進西華歷史 早年的何教授在學習和工作中并不是很順利,他從達縣師專數學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當地山區教初中,后來又調到另一所學校教高中。由于工作需要,他不得不一邊自學、一邊教授學生英語、生物等不熟悉的課程。教學過程中,何教授逐漸意識到專科學歷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于是一邊上課,一邊看書準備考研究生。 同事知道后,都說,“這兒很多本科老師都考不上研究生,你一個專科學歷,還是安安心心教書吧。”何教授面臨的壓力很大,這條路上的艱辛可想而知。但他偏偏不信這個邪,咬著牙就上馬了。在經過兩次沖擊之后,終于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研究生。 畢業后何教授來到了西華,“我與西華結緣二十多年,已經有相當深厚的感情了。”這種感情促使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學校辛勤工作。“走上講臺,看到同學們活潑的樣子,看到他們的斗志、激情,看到他們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就很感動,而且很自然地就會有一股沖動,一定要把這課上好的沖動。”經何教授指導畢業論文的學生共計50余人,其中有20位同學獲得學校大學生創新基金資助,學生的部分研究成果發表在《計算機應用研究》、《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等核心期刊上。 何教授所教的畢業生中,多名學生考上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還有部分學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等國留學,畢業生中也有部分學生直接進入信息安全行業的軟件開發公司工作,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很多學生認為何教授的密碼學教學為他們繼續深造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何教授的教育理念也讓他們受益終生。 作為學科帶頭人和學院負責人,何教授指導和幫助中青年教師不斷提高授課水平,重視教學隊伍建設,對形成結構合理的教學梯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他組織的密碼課程組每周一次的教學、科研討論會已堅持多年,互相交流學習蔚然成風;他領導的密碼學團隊在申報省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學科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中承擔了重要的任務并獲得成功。作為學院領導,他還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學院已有6名青年教師攻讀信息安全方向的碩士學位。 同時,何教授與學院其他領導、老師一起,通過各種渠道聘請了信息產業廳副廳長徐揚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范平志教授等一大批專家教授作為我校的兼職教授,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為我校科研項目的申請、學科建設、申報碩士點等工作發揮了重大作用。 ????????????????????????????? “名”聲在外——“師”心家人最知 1987年何教授與同在我校數學與計算機學院任職的朱雯老師喜結良緣。二十年來,他們兩人在事業上互相幫助,在生活中互相關心,在教學的探索過程中,他們一同進步,一同為西華的明天奉獻青春和力量。 “家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國家還是家庭,都可以給人一種置身于幸福中的感覺,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夠在家里和父母、愛人、孩子團聚在一起。但我希望能夠給學生們更多的關心,學校里也有好多的事情需要去處理,就只能舍小家顧大家了。”談到家庭,何教授明顯動了感情,說到這兒,何教授的表情便更加凝重起來:“家務活我基本沒時間做,孩子很早以前就送去住讀,只有在周末的時候,一家三口才能團聚一下,作為丈夫和父親,我做得確實不夠好。” 家人沒有任何怨言,一直默默地支持著何教授的工作,為他解決了一切后顧之憂。值得欣喜的是,何教授的女兒去年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 如今的何教授,忙碌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他匆匆行走在大江南北,執著地用自己的學識幫助學生建立自強不息的第一道防線。忙里抽閑,何教授會騎騎自行車,他說騎自行車可以讓自己身子坐得直,逼迫自己眼觀八方,同時腳還需要踩實,還得使勁。言談中何教授傳達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何教授在劍橋大學 |
責 編:張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