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國語學院,有這樣一位老師,博學而開闊、執著而不固守,《大學英語》《翻譯概論》是他的主講課程。語言教學中,他會通中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翻譯中,他用心用情,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他,是學生們心中的“寶藏老師”,是中國典籍翻譯研究的新生力量。他叫梁勇,外國語學院教師,被評為2023年度西華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
熱愛使人閃閃發光
梁勇對不同語言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也是他高中畢業時選擇報考英語這一語言學專業,本科畢業后選擇從事外語教學,碩士、博士學習階段和畢業后工作期間以語言學、典籍翻譯和跨文化傳播作為自己教學工作和科研方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梁勇曾在企業和培訓機構工作,進入高校后,他并未停下攀登學術高峰的腳步?!叭赵虏豢线t,四時相催迫?!逼吣昵?,為提高自己的外語專業理論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梁勇下定決心辭職,赴西南交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說:“通過學歷的提升,夯實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才能給學生們更好的學習體驗。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教會學生們如何理解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這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須的,而做到這一點,老師必須先提升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
梁勇十分熱愛翻譯工作。博士畢業后,他選擇來到西華大學工作。在這里,他發現自己的很多想法與學校的文化理念高度契合,開展工作得心應手。他秉承“立德樹人,啟智潤心”的教育宗旨,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與當前最新教學理念融會貫通,應用在外語教學實踐與譯介學研究中。他的典籍翻譯研究“漢學家玄英《周易參同契》譯介與詮釋研究”在多次學術活動中得到專家學者們的肯定。
梁勇認為,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在教學中應承擔起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他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中國優秀文化與大學英語有機結合,提升學生雙語思維,增強文化比較意識,進而強化中國大學生的中國文化自覺與自信。而這也日益成為梁勇的精品課程,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在十一年的教學生涯中,梁勇先后獲得外研社“教學之星”教學大賽四川省決賽一等獎、外國語學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指導學生獲批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2項,成為全方位發展的雙師雙能型教師。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 而是點燃一把火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在執教過程中,梁勇認為,自己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激發學生的愛與熱情”。為了能夠更加深入淺出地傳授課程理論知識,他花了不少工夫來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常去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們課堂上旁聽,學習他們的教學手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師能力培訓,鍛煉自己的課堂表達;同時,他也編寫了一些專業書籍,逐漸掌握了專業著作的編寫邏輯,使得他能以更加體系化的方式來規劃自己的課程,也使得他的課程從內容到形式都更加符合學生心理、貼近學生需求,因而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得到學生的喜愛。
秉持初心,堅守信念,砥礪篤行,臻于至善。課堂之外,他常常提醒自己要走近學生,幫助學生們完成大學階段生活和學習的過渡。在生活上,幫助同學們成長為能夠獨立規劃自己生活,善于溝通交流的成年人;在學習上,幫助同學們從高中階段以成績為指向的填鴨式英語學習轉變為以興趣為導向的主動學習。
為此,梁勇會對閱讀課進行精心策劃,每一堂閱讀課都會在詳細講解閱讀中的重點單詞、課本知識之外,拓展擴充相關知識。課堂上,梁勇隨時關注著學生的理解、專注和吸收情況,不時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隨機提問或交流探討。在了解到學生的興趣志向后,他會主動分享閱讀書目、推薦學習軟件、英文網站,提供各類比賽、實踐項目報名信息以及學長學姐們的成長之路供學生借鑒。
在同學們心里,梁勇不僅是一位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勤學好思的好老師,也是一位和藹可親、對學生無微不至的大家長,還是同學們的“人生導師”?!傲私獾轿乙佳泻?,梁老師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還分享了各大院校的錄取線等相關內容。在梁老師的幫助下,我找到了很多自己在網上很難查到的資料?!?021級英語專業2班的王玉婧同學說。
梁勇的教學強調學生以學習為中心,同時要求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與調研。他指導學生修改論文一絲不茍,常常提醒學生要力戒學術不端?!傲豪蠋熓种匾晹U充我們的眼界,更新專業動態。從任務書、開題報告、英文目錄到撰寫論文等,梁老師的修改小到標點符號,這讓我們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到穩扎穩打?!?020級翻譯專業2班的范夢玲同學談道。課堂之外,他帶領學生們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給學生們買學習用品,帶領學生們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正是這樣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誨人不倦的奉獻精神和溫潤儒雅的人格魅力,讓“六邊形戰士”般的梁勇廣受同學們喜愛,也極大地激發了不論是外語專業,還是非外語專業同學們學習外語的興趣,西瓜籽們對外語的學習熱情正在校園里蓬勃生長。
與時俱進,創精品課程
躬耕教學,嘗試新模式,力爭最優解;敬業負責,解疑不倦怠,傳授不停歇。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梁勇多年來一直在思考如何建設精品課程,形成典型案例。課堂上,他十分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他說:“和以前的學生不同,現在的學生掌握了更好的網絡資源和科技手段。”因此,他常常在課堂上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互動,這樣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讓他得以實時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在教學方法上,他十分注重教學方法的豐富性。他認為:“情景教學法和基于項目的教學法,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贝送?,他還關注教學目標的明確性,課上,他會設計并明確具體的教學任務。課后,他會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精品課程設計和打造過程中,梁勇十分重視擴充學生的眼界,為此,他常查閱最新文獻,了解學科前沿,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他的課程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深厚的比較文學基礎使梁勇對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的教學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他給出了“Chinese heart”和“global mind”兩個關鍵詞。“學生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彼f。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傳承、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翻譯研究。就翻譯學課程而言,他認為,只有了解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內涵,并培養學生全球化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才能圓滿完成翻譯專業課程的學習,未來才能在從事翻譯工作的過程中講好中國故事。
永攜初心 奔赴更為廣闊的翻譯天地
在科研工作方面,梁勇研究的主要領域是典籍外譯。當前,國家高度重視提升國際形象,堅定文化自信。梁勇認為:“典籍翻譯是講好中國故事、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環,也是向世界詮釋中國、展示中國的重要途徑,具有非常深遠的現實意義,而這一現實需要和學術價值并存的事業需要中西匯通和深厚積累,研究之路依舊漫長,要有長期的鉆研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學術態度。”
“學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是梁勇的座右銘。梁勇選擇從事多語言交叉的學科研究,不僅與他的專業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相較于純粹的學科研究,翻譯學這種多學科參與的研究既富有挑戰又不失樂趣,對于文言文的識文斷字、文字功底、中外文化背景知識、文字文化領悟能力以及文字學理論與實踐都是巨大的考驗。
與此同時,梁勇還十分注重翻譯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備受矚目的2023年成都大運會上,梁勇作為大運會國際傳播處志愿者參與交流翻譯。“與來自世界各國的記者朋友們從彼此陌生到一起健身運動,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有汗水、更有收獲。不僅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踐行了在交流中傳播中國文化,也為未來參與從事多語言國際交流活動積累了寶貴經驗?!绷河抡劦?,“就教學而言,這些實踐可以作為實證,反擊社會上近年來對于高校用過去的經驗教育今天的學生、高校教育與市場脫節等質疑?!?/p>
談及如何建設好新時代的翻譯課程,梁勇說:“翻譯課程要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好中國聲音,汲取中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營養,從扎扎實實上好每一節課入手。”梁勇認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翻譯課程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他建議新一代“青椒”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研究積累,在教學上不斷吸收新理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對理論的認知。
當談到當前高校老師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時,梁勇說:“生活和工作也要做到張弛有度,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要做到在適度的壓力下保持良好的狀態?!痹诙哧P系的平衡上,梁勇建議將事情分為三類:最緊迫的事、最重要的事和長期的事——最緊迫的事要做好時間預留,最重要的事要經過深思熟慮并花心思打磨,長期的事要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
“有師如此,何其幸焉!成為梁老師的學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希望梁老師越來越好?!?020級翻譯專業碩士研究生余蕊伶說。潛心投入教學科研,致力讓每位學生成才;以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梁勇,一位用最充分的準備、最負責的態度、最暖心的話語教書育人的青年教師。教育于他而言,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精神的傳承。未來,他希望能夠將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訓融入教學與科研工作當中,將知難而進、自強不息的西華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