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壺存冰心,他躬耕教壇三十載;博學而篤行,他潛心科研鑄匠魂。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是他的教學特點;教書育人、教育報國是他的奮斗使命。征程壯闊,堅定信念,他突破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三尺講臺,初心彌堅,他陪伴一代又一代學子。他是機械工程學院的周利平教授,被學生們推選為西華大學2023年度“我最喜愛的老師”。
深耕科研 步履不停
累計發表論文四十余篇,主編、主審教材7部,獲省部級科技獎,成為中國機械工業金屬切削刀具技術協會切削先進技術研究分會全國理事,兼數字化加工技術與系統委員會秘書長……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周利平夜以繼日的努力,科研成果都是從無到有,其間經歷的大大小小的磨難也數不勝數。
說起印象最深的科研項目,周利平回憶道:“西華大學的吳能章老師和卓開富老師是我的引路人。”在前輩們的帶領下,他開始了人生第一個科研項目——為企業進行數控工具系統相關軟件開發。不同于現在的便捷,在互聯網并不發達的90年代初期,學校的硬件設施以及相關資料都很有限,圖書館是獲取信息最主要的來源,這對剛開始從事科研項目的周利平來說無疑是艱難的。受技術限制,周利平只能將代碼敲下后打印出來,一遍遍地測試哪里出了問題,一些圖書館也沒有的資料,他就跑到四川省科技文獻館查閱,或者向行業知名專家求助。在這個項目中,周利平遇到許多困難,受到許多磨煉,同時也取得不少收獲,當最終得到企業的肯定時,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看到自己做的東西能為他們帶來巨大的效益,整個企業的效率提升,技術人員的好評,讓我感到很高興。”這份成就感化作了他繼續前行的動力,為他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基礎。
科研工作與實際應用密不可分。“幾乎所有的科研項目都是與行業應用緊密相連的,要為了應用去做項目。”周利平強調。于他而言,科研的意義不僅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更重要的是要將科研成果運用到工程應用中去,促進行業的發展,造福社會。多年來,周利平一直從事數控刀具方面的研究,實現了新突破,這些成就對相關制造業的制造水平、質量、效果等方面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自身在理論知識上的薄弱之處,查漏補缺,促進個人發展。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周利平一直堅持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前輩們的影響下,周利平長期以來將數控刀具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數控刀具因其高損耗以及受到新技術沖擊等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變得“冷門”,許多高校和教師開始轉換研究方向,但秉持著鍥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周利平沒有放棄數控刀具這一研究方向,近年來,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數控刀具迎來了“春天”。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他用行動證明了堅持的可貴。
科研工作也為教學提供思路。“科研與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周利平說。在他看來,科研工作的價值不僅在于促進技術與個人的發展,也為教學工作提供思路。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周利平將科研與教學深度融合,給學生們講述科研和實際工程案例,傳播科研精神,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他也會把國內外新技術的發展方向、趨勢作為參考,讓教學工作緊跟時代發展,培養新時代人才。
引導啟發 教學相長
機械工程在部分人眼中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為了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情,周利平在日常教學中融入經典的科研案例,循循善誘,讓學生在思考和分析中發現科研的樂趣。“周老師在課堂上會開展一些科研問題的探討,發散我們的思維,鼓勵我們相互溝通、大膽表達。這不但培養了我自主思考的能力,也使我對所學專業充滿激情。”2021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楊冬艷同學說。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周利平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們進行畢設方案設計的那段時間里,周利平會有意識地磨煉他們。“我會讓他們先自己摸索,甚至也不告訴他們查哪些資料、如何正確查資料,但是我會去幫助他們解決非常棘手的問題。如果他們的思考正確,我會追問他們的思路,幫助他們理清脈絡。”在周利平的“引導式”教學下,學生們的主動思考、自我學習的能力逐步提升,這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科研道路上受益匪淺。
周利平在教育領域取得豐碩成果,他除了擔任省級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負責人,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負責人,還是國家線下一流課程負責人、省級線上一流課程負責人和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負責人。他十分熱愛教育事業,在深耕教育土地的幾十載里,他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致力將最新的研究和技術融入教學中,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周利平是機械學院最早使用數字化教學工具的老師。通過對智慧樹、雨課堂、學習通三個教學平臺的總結和評估,他會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學平臺。此外,周利平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關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創建了機械工程學院第一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引導學生塑造良好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相長,也在周利平這里得到了實踐。十年前的一次教學經歷讓他深刻明白到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有巨大的影響作用,也因此堅定了他要成為一名好老師的決心。當時已是畢業設計的中后期,一位學生進度嚴重滯后,也幾乎準備放棄繼續做畢業設計。檢查畢業設計的當天正在下暴雨,這位同學以為周利平不會到來,便在寢室睡覺,但周利平卻冒雨前往學生宿舍,檢查學生畢業設計的進度,并進行指導。周利平的敬業使這位學生內心產生巨大的波瀾,自那天后,他便開始全身心投入畢業設計,積極思考設計方案,并最終如期完成了畢業設計任務。
周利平也會覺得自己有時太過嚴厲,對學生要求過高,是否會引發學生的不滿?但他的認真和嚴厲在2020屆畢業生口中獲得了一致好評。“周老師對專業一絲不茍,細致認真。機械行業要求嚴謹,所以他對我們要求很高,這也讓我們在生活中養成了認真嚴謹的習慣。”2020級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羅秋雨同學說。
在教育這條道路上,周利平保持初心,步履不停,成就青衿之志。在準備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期間,周利平每天頂著巨大的壓力,在經歷通宵后,也堅持去給學生們上早課,課堂上的他依舊充滿熱情,神采奕奕,不被壓力干擾。面對學生的進步和取得的優異成績,周利平倍感欣慰和喜悅。
回首總結 開拓未來
在當年本科畢業后,周利平有著很多選擇,但抱著對母校栽培的感激,本就對教書育人工作感興趣的他選擇了留校任教,繼續點燃心中這簇火苗。看著幾位老教師對教育以及科研工作的熱愛,周利平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就這樣筆耕不輟,日日夜夜,三十余載就過去了。一時的激情并不困難,難的是激情褪去后仍然保持初心,甘于奉獻。在一次次累積的平凡中成就不凡,為莘莘學子當好引路人。
科研工作遇到瓶頸與壓力是家常便飯,除了在專業知識上更加努力,周利平也會選擇唱歌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年輕的時候很喜歡唱歌,如果時間有限,那就吼一吼,也是發泄自己的情緒的好辦法。”周利平說。除此之外,如果時間充裕,周利平也會選擇旅游來放松心情,當看到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注意力就會被秀麗的風光所吸引,壓力也隨著腳步越走越遠而釋放,被山河的遼闊所沖淡。
相較于工作上的嚴肅認真,生活中的周利平是輕松隨性的。“相處幾次后,很多人都有些驚訝,感覺平時工作中的我是不茍言笑的,其實是因為有了對比,才更加突出生活中的輕松幽默。”周利平說道。2020級學生朱桁鋆說:“雖然在指導我們畢業設計時的周老師很嚴肅,但他的性格和善,我們可以與他很好地交流。”
盡管已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周利平依然對自己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盼。“在教學方面,我希望自己所建立的國家一流課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更廣泛的影響。此后我也會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使學生們能收獲更多的知識。”談及未來的目標,除了教學方面的提升,周利平也期望自己的科學研究在未來能服務于社會,造福人民。
青衿之志,履踐致遠,行遠自邇,篤行不怠。周利平將繼續以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幫助每位學生獲得出彩的機會。同時,他也會在科研的道路上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