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6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西華青年用實際行動踐行號召,以青春熱血書寫雷鋒精神,“鋒”行西華,志愿有我。
在校團委的組織下,西華大學青年志愿者服務總隊在明德廣場以比賽和交互場形式開展雷鋒精神主題活動。以語醒身行,以畫見人心,以詞載英魂,一系列趣味活動吸引廣大師生同參與、共學習,讓雷鋒精神在校園里蔚然成風。
校內創新實踐 深植雷鋒精神
各學院立足專業特色打造多維活動矩陣。電氣與電子信息學院通過“我奉獻,我光榮”主題宣傳點,以圖文展陳與真人故事會形式生動詮釋雷鋒精神;美術與設計學院匠心獨運,將傳統剪紙、拼貼藝術與知識競答相融合,在“傳承雷鋒精神,共筑美好校園”活動中賦予紅色文化新表達;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推出“青春有為勇擔當”雙線行動,既開展主題宣講又提供電腦義診服務,踐行技術惠民理念;馬克思主義學院則創新打造沉浸式教育場景,通過“生平時間軸”展覽與情景互動游戲,引導青年深入思考精神內核。
志愿服務走出校園形成輻射效應。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深入思源社區開展“傳文化暖人心”行動,依托經典誦讀、非遺手作等載體,在童聲笑語中實現文化傳承與精神培育的雙向賦能;體育學院組建“健康先鋒隊”,設計體適能訓練課程與運動損傷防護指導,讓“健康中國”理念扎根基層;汽車與交通學院打造“親子志愿課堂”,通過交通標識彩繪、安全情景劇等寓教于樂的形式,搭建起家校社協同育人新平臺。各團隊累計服務超800人次,獲社區授予錦旗3面。
構建長效機制 深化精神傳承
青年志愿者服務總隊以“志愿即日常”為理念,組織300余名志愿者開展校園環境提質行動,建立網格化責任區管理制度;應急管理學院創新“理論浸潤+勞動實踐”培養模式,通過謄寫雷鋒日記、制作精神圖譜等深度研學,配合常態化校園美化工程,讓理論學習具象化為具體行動。數據顯示,本年度志愿服務時長同比提升40%,“隨手志愿”漸成校園新風尚。
在這場跨越62載的青春接力中,西華學子以創新思維激活紅色基因,用專業所長解民生之憂。當志愿服務從“3·5”變成“365”,當精神傳承從“聽得見”走向“摸得著”,新時代雷鋒精神的火炬正在青年手中煥發新光彩。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西華志愿者將繼續以“微光成炬”的擔當,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雷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