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7月4日,西華大學團委組織學生前往南充市嘉陵區龍蟠鎮水堰口村、下院山村開展以“青春賦能繪新景 同心共筑振興夢”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大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聚焦理論宣講、產業調研、環境美化、反詐宣傳、健康服務等領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融合,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合影
理論宣講入基層,思想引領聚民心
“老輩子,你看現在馬路是不是更寬了?村上的環境是不是更整潔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隊員創新采用“微宣講”模式,走進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農家院落,通過談心交流、互動問答等方式,用小切口、身邊事傳遞黨的聲音。隊員們以村里近兩年修整公路、增設太陽能路燈、添置垃圾分類站等可觀可感的變化為切入點,以平實質樸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案例,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通俗化、大眾化表達,讓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在潤物無聲中凝聚群眾、引領群眾,讓理論之花在鄉村綻放。
理論宣講
產業調研促發展,科技賦能助興農
針對電商平臺建設滯后、特色產品銷售不暢等困境,經濟學院實踐隊員與村委會負責人、駐村干部、種植大戶座談交流,調研村上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為幫助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實踐隊員向村民耐心講解直播空間布置設計、直播平臺操作技巧、線上銷售引流方式,以及如何精準描述產品賣點,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讓農戶對直播帶貨銷售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駐村干部的帶領下,實踐隊員走進中藥材、釀酒專用高粱種植基地和蠶桑養殖基地,參與桑葉采摘、田間除草、科學施肥等農事活動,體驗農業生產的辛勤和不易,錘煉吃苦耐勞的精神。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實踐隊員還結合專業知識,提出科學合理的種植建議和技術改進方法。
產業調研
墻體彩繪添美景,藝術繪就新畫卷
色彩斑斕的墻繪作品不僅是和美鄉村的點睛之筆,也是鄉村振興的文化記憶。美術與設計學院實踐隊員以墻繪為載體,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藝術活力。前期,實踐隊員挖掘當地自然風光、農耕文化特色,提煉內中精髓并融入設計方案。在繪制過程中,實踐隊員頂著烈日酷暑,在空白墻體上完成彩繪創作,讓原本老舊的民宅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煥發現代活力。
墻體彩繪
為助力特色農產品銷售,實踐隊員發揮專業優勢,改造升級原有農產品包裝設計。在前期調研目標消費群體需求基礎上,明確產品包裝的整體風格、色彩搭配以及包裝樣式。經過多輪討論和溝通后,完成具有地域文化標識和品牌辨識度的商標和產品包裝設計方案,為下一步吸引更多消費者,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打下基礎。
包裝設計
反詐宣傳筑防線,法治之聲護鄉鄰
“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凡是以投資、養老等名義讓你們轉錢的基本都是詐騙……”針對面向老年人群體電信詐騙高發的態勢,法學與社會學學院實踐隊員結合常見的投資理財、以房養老、低價旅游、養生保健等詐騙類型,采用編制宣傳手冊、趣味互動問答、情景模擬表演等形式開展反詐宣傳,讓村民熟知不同詐騙類型的套路和作案手法,提高防范詐騙的警覺性,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活動現場,實踐隊員還發放了法律宣傳手冊,并耐心解答村民提出的有關債務糾紛、土地承包、務工受傷、彩禮返還等法律問題。
反詐與普法宣傳
健康服務惠民生,溫馨關懷暖人心
在與駐村干部的交流中了解到村民以留守老人為主,外出行動不便,難以做到周期性健康監測。大健康管理學院實踐隊員自帶儀器設備,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和場鎮為60余位村民提供血壓測量、自助血糖檢測等健康服務。實踐隊員對來訪的村民逐個登記建檔,細心詢問村民的身體狀況,給予專業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建議,普及常見疾病的預防知識,提醒村民關注自身健康。
健康服務
同時,實踐隊員面向當地留守兒童開展繪畫課程和心理輔導,分享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大學收獲體會,激發小朋友對未來的憧憬,并耐心聆聽小朋友的愿望和夢想,鼓勵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臨別之際,還向小朋友捐贈了學習用品、體育器材等物資,寄語小朋友勤奮學習、鍛煉身體。
關愛兒童
應急管理學院實踐隊員面向村民開展急救技能培訓,講授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實用的急救技能,現場演示規范的操作流程,增強村民面對突發情況時的自救互救能力。
急救培訓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開展定點幫扶為契機,組織學生在社會實踐大課堂中上好“大思政課”,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同學們紛紛表示,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更看到了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切感受到青年所肩負的時代責任,更加堅定了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