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6月20日以“我是大運火炬手丨張謳:回到原點重新出發,這是一種傳承”為題,報道了我校體育學院教授張謳作為成都大運會火炬手到深圳大學站參加火炬傳遞接力的感受。報道全文如下:
站點
深圳大學站
人物名片
張謳,西華大學流行舞蹈系主任、教授,國家健身指導員培訓師,啦啦操國際級裁判員,國際運動舞蹈聯盟爵士項目技術部主任,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健美操藝術體操分會理事。曾被特聘為“2008北京奧運會工人體育場現場表演執行導演”,榮獲中國學生健康活力大賽暨2010年世界啦啦隊錦標賽中國選拔賽“最佳教師獎”,帶領西華啦啦隊獲得世界啦啦操錦標賽第三名。
6月19日凌晨5點過,西華大學流行舞蹈系主任張謳教授就趕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準備乘飛機去深圳。這次去深圳,張謳的感受有點特別,因為她有了一個新身份——成都大運會火炬手,將在深圳大學站參加火炬傳遞接力。
20日上午9點過,深圳大學站火炬傳遞開始,張謳是第3棒。有著舞蹈功底的張謳,在接火炬和傳火炬的時候,特意設計了一個類似于射箭的舞蹈動作。交接火炬時,她從上一棒火炬手中接過火炬,轉圈起舞,然后像射箭一樣彈射而出,手持火炬向前奔跑,等到了下一棒火炬手,他們再次做出射箭動作,她又把下一棒火炬手“彈射而出”。張謳說,“這樣的連接,就是在表達一種體育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拿到火炬,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
“說實話,我比較平靜。”張謳接到被選為火炬手的通知時,并沒有感到很意外。從2021年起,張謳的工作就和成都大運會緊密相連,她不僅要帶隊參加開幕式表演,而且還有大運會期間的體育展示,訓練備演已經成了生活常態。
除了帶啦啦操隊參加各種國際國內比賽,張謳還有很多在大型國際賽事中表演的經歷,比如2008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和深圳大運會。此次能在家門口辦大運會,張謳自然非常高興,“成都是我家鄉,參加這次大運會我也算是主人了,當然要做得最好。”
當天傳遞大運火炬的距離不到100米,跑步不超過1分鐘,張謳覺得時間太短了。“雖然經歷過不少大型場合,也是搞表演出身的,自我感覺跑得還是從容。但是拿到火炬的那一刻,真的太神圣了,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
時光倒回12年前,張謳有幸參加了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那時,她帶著學校的啦啦操隊參加了開幕式表演,那是一段既辛苦又值得回味的經歷。再次來到深圳,也是因為大運會,張謳覺得仿佛又回到了原點重新出發,當手拿火炬傳遞的時候,不僅僅是傳遞著火炬,也在傳承一種大運精神、體育精神,這是最值得驕傲的。
讓世界看到中國啦啦操的獨特風采
如果用“拿獎拿到手軟”來形容張謳領銜的西華大學啦啦操隊,一點都不夸張。2007年,憑借國內第一的成績,西華大學啦啦操隊代表中國在美國奧蘭多市參加世界啦啦操錦標賽并躋身世界八強,成為第一支在該項目進入世界八強的中國代表隊。從此以后,各種榮譽接踵而來,啦啦操隊成為了西華大學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啦啦操隊,隊員們都親切地稱張謳為“老大”,而張謳本人也非常愿意接受這樣的稱呼。“我是這支隊伍的‘領頭羊’,也是這支隊伍的一份子。他們愿意這樣稱呼我,也是對我工作的支持。”
張謳在擔任全國少兒啦啦操精英賽的裁判工作。
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育人教書,育人在先,教書在后”是張謳一直堅持的觀點,她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變成批量生產的“產品”。“我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尊重他們的個性創造。隊員每個人都很有個性,我也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個性,但同時又要求他們為集體努力。”張謳說。
把每位隊員都放在心上,也讓隊員們在啦啦操隊中找到家的感覺。每年,都會有畢業后的老隊員回來找張謳“擺龍門陣”,回憶在啦啦操隊里那些難忘的時光。隊員們的愛與信任也讓張謳備受鼓舞,使張謳在這條路上走得堅定又踏實。
在深圳大學傳遞完火炬,張謳又要急著趕回成都。離成都大運會開幕越來越近了,備演訓練也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孩兒們等著我這個老大呢!期待我們能在家門口表演出最棒的狀態,讓世界看到中國啦啦操的獨特風采。”
【祝福大運】
成都大運是青春的集結號,是活力的競技場,是成都對世界的深情告白。我們準備好了,一起燥起來。(川觀新聞記者 江蕓涵)
媒體報道鏈接如下:
川觀新聞:我是大運火炬手丨張謳:回到原點重新出發,這是一種傳承
四川在線:我是大運火炬手丨張謳:回到原點重新出發,這是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