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張文婷,她坐在咖啡廳里,轉過頭來笑著打招呼,嘴角漾出溫柔淺笑,就像一位高年級學姐。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她很愛擼貓,也很愛曬貓。“到時候可以放貓的照片嗎?讓他們羨慕。”俏皮的話,引得咖啡廳眾人失笑。
張文婷,西華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教師,主講《工程造價》等課程。曾獲得“第六屆西華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多次被評為年度先進個人,被評選為2018年西華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之一。
鉆研教學方法 先有學后有教
2014年到西華工作的張文婷,教學經驗并不算豐富,但是她在教學工作中善于學習、善于總結。張文婷說:“學校有很多優秀的教師,他們給我樹立了榜樣。”
張文婷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示范課程”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她還常去旁聽優秀教師上課,每周至少聽兩節課。“印象最深的是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的李海凌老師、李太富老師,還有電氣與電子信息學院的吳昌東老師,知識產權學院、法學院的唐丹老師,這些老師的課我都去聽過。”談起這個,張文婷如數家珍,“他們的課堂很生動,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入到知識里,再以學生喜愛的形式將這些學習內容傳授給他們。”
五年以來,張文婷一邊授課,一邊觀察、學習優秀教師們的授課風格、方式,反思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并引入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張文婷的教學經驗越來越豐富,上課方式越來越受到學生喜愛。在西華大學第六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張文婷獲得一等獎,“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帶給我思考,再加上一直以來家人、領導和朋友們都很關心支持,給我提了很多建議,我才能夠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張文婷笑著說。
教學之道,非閉門造車所能得。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雖然各位老師所授課程不一樣,但傳道授業解惑的方法卻有共通之處。張文婷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我,就像一塊璞玉,通過不斷的學習、鉆研、打磨,才成就珠圓玉潤、晶瑩剔透。
擴充課堂內容 讓學生自覺學習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是張文婷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大學課堂中難免會有學生“神龍見首不見尾”,為保證出勤率,張文婷采取了特別的點名方式——利用軟件隨機生成的名單來抽點,避免一些學生有逃課的僥幸心理。對于上課開小差的學生,張文婷會讓他來參與課堂互動,如果沒回答出來就請他下次給全班唱歌。“這些小方法讓課堂上的氛圍嚴肅又不失歡樂,還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上課習慣。一堂課下來,大家都很開心。”張文婷說道。
在授課方面,因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的特殊性——行業信息更新很快,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張文婷的授課內容當然也不會局限在課本上。她經常去搜尋行業最新動態、國內外先進科技信息,豐富學生的認知。
為了讓課堂變得更有趣,張文婷還會在課堂上播放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例如央視推出《超級工程》紀錄片后,張文婷就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視頻中關于上海中心大廈的截取片段。張文婷注意到,學生很樂于在課堂上通過看視頻這種較輕松的方式吸收知識,每當播放視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專注力顯著提高。
此外,為增強班上同學學習的緊迫感,從大一開始,張文婷就會在班級群里發送相關單位的招聘信息,讓學生提前了解本行業的從業標準。這個方式既給了學生一個在大學里學習的目標,讓他們有了奮斗的方向,也給了他們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促使他們發奮學習,不斷完善自身。因此,張文婷班上的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大多與本專業相關。
玩轉學習工具 讓學生高效學習
張文婷認為,傳統的作業模式反饋慢,效率不夠高,也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為此,善于尋找和利用資源的她發現了某高校研發的一款名為“雨課堂”的學習公眾號。張文婷利用“雨課堂”建立班級學習群,并自制題庫,給學生布置試卷作業,讓學生用手機做題,她則用手機批改后反饋給學生。
“這個公眾號的優點是可以查看數據,也可以加批注。”張文婷一邊說,一邊拿出手機展示清晰明了的學生作業分析數據圖。這種方式可以更直觀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通過做題也能自主查漏補缺。一旦有疑惑,學生們還可以點擊查看張文婷留下的注解,配合生動形象的“語音+視頻”的形式,學生的疑惑迎刃而解,學習勁頭也更足了。
上過張文婷課的學生,普遍都覺得這個公眾號用起來十分方便,在復習課程時也很便利。此外,在公眾號的班級學習群里,學生可以直接向張文婷提問,也可以自由交流。“這是一個高效的學習平臺,并適用于所有專業。”張文婷說。
熱愛教學工作 把學生培養成才
剛畢業時,張文婷本選擇去企業工作,但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她發現自己更喜歡學校的氛圍,因緣來到西華大學的應用技術學院。做老師后,張文婷致力于“把學生送進工地”。
因工程造價的專業實踐性很強,張文婷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經常向學生灌輸一個觀念——“現場考察比書本學習更有效”。現已參加工作的2014級工程造價專業的一名同學,讀書時怎么也不懂“柴油打樁機”是怎樣運行的,工作后告訴張文婷,她在工地看到了柴油打樁機,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運行模式,也終于認識到什么叫“現場考察的重要性”。
“與學生相處很愉快,他們有獨特的青春感染力。”張文婷笑著說,“做老師最幸福的時刻,是學生把自己當成了朋友,愿意分享心事,并來尋求建議。”曾有一名2014級的同學因感情問題而情緒低落,他就經常找張文婷傾述并尋求開導,張文婷一直耐心地勸解他,這名同學說:“謝謝婷姐的耐心安慰,她教會了我很多。”
五年來,張文婷對待教學工作從不懈怠,對學生負責,為學生服務。張文婷憧憬未來,她期望在學術建設方面有更多突破。她用一絲不茍的態度、積極踏實的行動展示了屬于年輕教師的熱情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