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每一次綻放都是一段沖破蠶繭的漫漫征程。房凡,理學院2020級應用物理學專業本科生,于熱愛中不懈努力,不懼路漫,現已保送至復旦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人物名片:
房凡,理學院2020級應用物理學專業本科生。連續三年專業第一,現已保送至復旦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以第一負責人身份帶領團隊獲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一等獎、西南地區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西南地區選拔賽二等獎、亞太地區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三等獎等省級以上核心專業競賽獎勵,獲四川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銅獎;同時,發表專業相關領域論文1篇,榮獲2023年度“西華之星·魅力學子——學術研究之星”。
保研之路:道阻且長 堅毅者勝
“我在高中就隱隱約約有一個學術夢,因此在我剛進入大學時,就對我的大學生活進行了規劃,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在為能夠深造而努力。”初進大學,房凡就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做好了考研深造的打算。直到房凡在一次競賽動員會中了解到保研,結合自身情況,他選擇盡力為自己爭取一次。
道阻且長,堅毅者勝。談及保研之路,房凡說:“一旦你確定了自己的夢想,就注定了孤獨和坎坷。”正如無數追夢人一樣,錄取通知書的背后是無數個埋頭趕路的日與夜。為了將每門課都學到最好,房凡經常會花大半個學期鉆研課程知識。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房凡也逐漸摸索出一些學習物理的技巧。“首先,物理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進行大量的公式推導,一方面要踏實地接受數學訓練,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化繁為簡,提煉這些公式背后的物理過程和邏輯思路。其次我覺得物理學科也十分注重追求內部統一,因此在學習各個板塊時,我會尤其注重尋找其內部聯系。”學習之余,房凡則奔走于各大競賽,埋頭于物理研究。基于扎實的努力與持久的熱愛,房凡連續三年位居專業第一,在夏令營期間獲得了復旦大學的青睞。
談及選擇復旦大學的原因,房凡說:“一方面,復旦大學本身在物理學領域的實力非常雄厚,另一方面,復旦大學的自由包容和嚴謹治學也非常吸引我。進入復旦大學的夏令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更是對自我的挑戰。”在線下參與復旦大學夏令營期間,房凡接觸到許多來自國內頂尖高校的優秀同學。房凡欽佩他們的優秀,與此同時,倍感壓力。當晚,父母在電話中給予了安慰與勸導,加上前期競賽答辯的經驗,房凡及時調整了心態。最終,所有的汗水與不安都化作了房凡通往夢想學府的動力。
回望來時的路,每一步努力都已敲定了最終的結局。“保研中最難忘的經歷,還真說不出個頭緒。似乎最終的結果就在無數個聚精會神的專業課堂、無數個為競賽通宵的夜晚、無數個孤獨自我的堅持下水到渠成。”房凡感嘆道。
競賽之路:始于興趣 幸遇良師
每逢寒暑假,房凡一般選擇留校準備競賽,把假期大量時間用在了學習和研究上。競賽之途,始于大二,在知識儲備尚淺的情況下,專業性競賽總是極具挑戰。
在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期間,由于采集信號需要用到硬件,房凡在大二暑假自學了大三的《單片機原理A》和《信號與系統》兩門課程。“有時候理論可行,但是就是做不出來。”他說。同時,由于專業的局限,團隊經常會因為對硬件知識的缺乏而卡在某個節點很久。對此,房凡總會主動學習,并向專業老師求助。除開技術的困難,競賽較長的周期也帶來了不小挑戰。面對著實驗暫時性的失敗,房凡作為隊長想要統籌各方面并不容易,此時,房凡就會以身作則,更加認真地對待每個問題。面臨結果不理想的情況,他也會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對整個方案進行優化和整改。
提及競賽,恩師引路也是其中重要一環。“我比較幸運,研究道路上,范志祥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幫助,他也是我科研課題的導師。為了培養我們的創新精神,李會東副院長和范志祥老師創立了創新實驗室供我們參加競賽使用,這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房凡充滿感激地說。良師引路,加之不懈努力,房凡團隊最終在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并在西南地區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以及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西南區賽等多項競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競賽之旅,路雖艱,但碩果累累。“競賽除了能夠加綜測分和保研分以外,還讓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更上一層樓,進一步培養了我的學術興趣和研究技能。與此同時,也提升了我的抗壓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說起參加學科競賽的心得,房凡總結:“敢于嘗試,堅持不懈。”
科研之路:沉潛鉆研 敢于創新
積水成淵,積微成著。通過競賽訓練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后,房凡主動申請進入了原子分子物理課題組學習。起步之初,他慢慢發現專業課更加注重面的教育,而學術科研則是以點的研究為主。這就意味著,科研需要學習更加深入的專業知識,并調研更多的研究方法,這對尚是本科生的房凡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前期,他通常做一些相對流程化和應用型的入門工作。后來,在導師的引導下,他慢慢掌握了課題的理論模型搭建,為后續尋找創新點打下了基礎。
“完成研究最大困難就是尋找創新點。”房凡坦言。擁有一定的理論儲備和前期發表論文的經驗后,他聯想到前期競賽項目中用到的機器學習方法,將其應用于分子勢能函數的研究,最終尋找到了一個理論改進方向。后續,通過進一步打磨科研論文的書寫格式和科研數據的作圖規范,最終完成了他自己的第一篇學術論文《BP神經網絡方法研究基態CO和N2分子勢能和振轉能級》。
繁忙之余,房凡會通過聽音樂來放松自己,偶爾去聽聽音樂會。面對生活或學習中的不愉悅,房凡提到:“走出低谷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下一個目標并前進,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一定要注意拒絕精神內耗。”
展望未來,房凡已然決定扎根學術。“希望可以在研究生生涯里實現自己的學術理想,未來有機會為國家解決重大需求貢獻力量。”他說。將小我融入大我,以微塵之光亮,匯時代之光明,是少年期許,亦是青春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