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免綜合成績專業第一,堅持不懈攻克科研競賽。青春之路,她用奮斗與堅持書寫。航空航天學院2020級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專業許荻馨,保研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起來看看她的學習秘籍吧。
人物名片:許荻馨,航空航天學院2020級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專業本科生,以專業第一保研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能源動力專業。曾獲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全國三等獎、第八屆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四川省銀獎、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四川省二等獎、第九屆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四川省大學生未來飛行器挑戰賽三等獎等多項獎項。本科期間曾獲多次“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稱號;曾擔任航空航天學院團總支副書記。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剛進入大學校園的許荻馨也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會因不知道自己有何追求而感到迷茫,但她很快就在這種迷茫中掙脫了出來。
“一開始來到大學,我也是抱著一種'先享受大學生活,學習先不管啦'的想法。大學真的太自由了,只要不影響到其他人,無論上課還是下課,所有的時間都可以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過這種放松享樂的生活帶給我太多負罪感了,我也意識到了我必須在‘做自己’和‘學知識’之間找到平衡。她說。
大一時,許荻馨會將一周分為三個部分,兩天用來滲透一周所學習的課程知識,通過完成作業來鞏固學習效果;三天用來做學生會工作和學習一些自己想學的技能,比如學PS和寫新聞稿;剩余的周末時間她會用來處理前幾天未完成的事或臨時任務,最后的時間就用來享受生活、愉悅心情。
大二對于許荻馨來說或許是最忙碌的一年:課程增多,學生會事務增多,又開始著手準備競賽,各種事情接踵而至……面對種種困難和挑戰,許荻馨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迎難而上。“當時,我覺得《工程熱力學》和《氣體動力學》這兩門課程比較吃力,課程多、難度大,這讓我不得不對之前的時間安排做出調整,我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課程、剖析例題。與此同時,我學會了在工作中合理分配,特別是在高效完成工作之后,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鞏固課程、學習建模軟件。”她說。
相比于大二,大三的課程量似乎是減少了,但對于許荻馨來說,大三并沒有變得輕松。進入大三,許荻馨開始參與各種學科競賽,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在這一學年,她給自己定了個總目標:一方面繼續提升績點,用成績為保研提供基礎;另一方面繼續參與競賽,用加分為保研提供保障。挑戰自我的路上必定充滿荊棘,一路磕磕絆絆,她也曾在項目落空時悲傷難過,她也會在面臨自己的弱勢學科時焦慮痛苦……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三的結尾,許荻馨收獲了屬于她的“幸運”。“在這一年通過了英語四級,也在競賽中成功獲獎,最終期末考試也獲得了理想的成績,就好像曾經的辛苦和努力突然開始有了回報。”許荻馨說。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談及學習,許荻馨有一些獨到的見解與收獲。“學習是學生最主要的任務。”許荻馨對這一句話深信不疑,“運氣或許偶然,但唯努力不曾辜負。我始終覺得,在大學最腳踏實地的努力,也是效果最佳的努力,就是學習。”她說。泥濘的路寸步難行,柏油馬路卻可疾馳。夯實基礎課程,重視專業課程,一絲不茍地對待每一次考試,在她心中,只有用優異的成績鋪設道路,才能使這條保研之路行得順暢。
為了使自己的科研能力更進一步,許荻馨加入了學院葉勉老師的競賽工作室,開啟了新的挑戰任務。對于陌生的研究方向,她會積極尋找相關文獻,試圖通過大量閱讀去理解學者們的研究思路,從中尋找可以創新的靈感,她也會主動從視頻網站上尋找教學資料,補習自己所缺漏的專業知識。這段短暫的時間,讓她收獲頗豐。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全國三等獎、第八屆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四川省銀獎、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四川省二等獎……“獎項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要將精力投入到含金量高的競賽上。科研競賽就像理論與實踐的碰撞,進行的每一次試驗、寫下的每一段文字、付出的每一滴心血,都將成為我們自信的底氣。”許荻馨說。
學習像是鋪設道路的瀝青,科研像是指引方向的路標,而團學工作,則是加速前行的助推器。大學到底要不要參與學生工作?這樣的問題似乎總會困擾許多新生。“團學工作確實會占用很多的時間,也會花費很多的精力,但我堅定認為,這三年的團學工作經歷是推動我命運不可或缺的部分。”她說。最初的她抱著鍛煉社交能力的初心加入學生組織,可學生工作帶給她豐富的工作技能、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清晰的邏輯條理,最終成為她保研面試時自信說出那句“各位老師好,我是許荻馨”的助推劑。
所有的元素綜合起來,就是許荻馨以專業第一保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秘籍,她說:“人生并非軌道,亦非四通八達的道路,而是廣袤無垠的曠野。這些也僅僅是我的各種選擇疊加堆砌出的路,我相信‘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無論是怎樣的道路,滿懷期待、堅持不懈,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條充滿曙光的道路。”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時光的指針不緊不慢地向前推進,許荻馨的大學生涯也快要行至盡頭。本科時光所獲成就,與良師益友脫不開關系。
“首先想感謝我的學術導師葉勉老師和輔導員楊霄老師。”得益于航空航天學院推出的“導師制度”,許荻馨獲得了很多和葉勉老師接觸的機會。葉勉老師的指導和鼓勵,給予了她堅持的勇氣,也使她在完成競賽項目的過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創造力。楊霄老師則是讓她在學生工作中受益匪淺。楊霄老師會經常在年級群里分享他所獲取的評獎評優、就業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她的信息差。此外,許荻馨的室友也給了她很多幫助,她們一起交流學習方法、互相分享學習資料、共同組隊參與競賽、一起慶祝喜事、一起渡過難關。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想要感謝的人,感謝我遇到的所有任課老師,感謝所有給予過我幫助的同學們,感謝學長學姐們為我答疑解惑,當然也感謝我的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勵……”許荻馨說。
因為一些曾經的遺憾,許狄馨的碩士專業選擇了一個與本科有差別的專業。她說:“我覺得我還有很多需要補習的東西,目前我比較希望利用好這空閑的半年時間,學習缺漏的知識,繼續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多花些時間陪伴家人,畢竟后面就是去外地讀書啦,回家的時間肯定就變得更少了。”
“保研好似一篇青春校園文學,這一篇是屬于我的‘暗戀’故事。”許荻馨說。這三年里,她也會一邊焦慮地想放棄,一邊又心懷期許地想堅持。所幸,許荻馨堅持到了她的期許,“如今只差一封今年七月寄出的錄取通知書,我那崎嶇而漫長的保研之路,終于也看見了花團錦簇。”她說。
對于未來,許荻馨滿懷希望。“希望學弟學妹們趁著青春去嘗試更多的新鮮事物,去探索世界,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大學的旅途中不僅要追求學業的卓越,更要去品味生活的詩意。愿你們在大學時光中足夠充實而快樂,也祝愿你們前程似錦繁華,與詩意撞個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