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老師,學生每當想起他,心里總是一片溫暖。他飽含熱情與激情,盡職盡責;他為人和藹,待學生如自己孩子;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是學校“三農”研究學術團隊的主要成員之一;他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激勵著周圍的人不斷前進……他就是被評選為2019年度西華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尹德志教授。
尹德志,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四川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四川省政治學會理事,四川省哲學史學會理事;四川精準扶貧驗收專家組成員;成都市政治理論與黨史黨性教育類市級黨員教育師資成員。發表論文40余篇,撰寫專著3部。曾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西華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西華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
教學有針對,育人有方法
對于上過尹德志的課的學生們來說,他的課絕不會枯燥。他會將抽象的理論結合到當下的社會現狀中,讓理論形象化、具體化,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質疑中進步、在探討中發現新的知識,從而找出自己的不足,因此尹德志的課深受大家的喜愛。
尹德志主講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一門現實性很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而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是一門內容比較抽象的課程。從當下社會現狀到課本教學,從書本知識到生活常識,尹德志在宏觀理論與微觀理論間變換自如,每一堂課都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一個充滿理論與實踐韻味的世界。
課堂上,尹德志講課風格深入淺出、條理清晰、層層剖析、結構嚴謹,他會和同學們共同營造一種渴望知識、探索真理的氣氛,學生們紛紛表示:“尹老師非常幽默風趣,講的內容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課下的尹德志更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一定要求真,要懷著一種‘為什么’的心理,即使錯了也要找到錯的原因,在質疑中學習,要敢于嘗試,在實踐中發掘與進步。”
每個星期,尹德志都會帶著研究生們開讀書分享會,“我會給他們一個讀書書目,讓他們進行長期閱讀。”尹德志說到,“我會要求大家每周都要寫讀書筆記,分享會當天都要發言,發表自己的感想,從讀書中增加知識儲備,在讀書中找到值得研究的點。這既是著眼于當下知識的積累與培養,也是為以后找選題、做研究做好準備。”
在尹德志看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光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教學中的他總是尋找著各種能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他喜歡用“讓學生幫自己忙的方式”來進行課外的教學。“有一次我和學生研究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與三農結合,我讓學生幫我一起查閱資料,梳理文獻。”尹德志說到,“果然,幾天后學生為我找了很多有用的資料,我問他感受如何,學生回答簡直是‘大豐收’。”這樣“幫忙式”的教學方法,既讓尹德志能在短時間內搜集到盡可能多的資料,也讓學生有所收獲,變得更專業化,讓學生會更加主動來做研究,從而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海上燈塔,學生成長護路人
作為一名教師,尹德志在指導學生讀書、論文寫作等方面注重學習方法和技巧,總是耐心解答學生的疑惑。與學生的交流中,他像是一位父親,關注著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情感狀況,他經常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走出生活中的困難,做好職業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尹老師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無論工作日的晚上、周末還是寒暑假,他總是在辦公室加班做研究。”2017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陳佰霞回憶說,“有一次我去找尹老師簽字,他一眼就看出了我填的表里面行距、字體等的錯誤,并且告訴我細節決定成敗。從那以后無論我做什么事情,我都會注重細節,反復檢查可能出現的問題。兩年多來尹老師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小到填寫表格時注意細節,大到思維方式、格局觀、對未來的展望。”
除了學業,尹德志還十分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經常與學生們一起聊天。“同尹老師聊天非常輕松愉快,他會關心我的近況,幫助我解決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的困難,我們有時候也會分享假期外出旅游有等話題,這時候尹老師就像我們的好朋友一樣,融入到我們年輕人的世界中。”陳佰霞說到。2012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蘇玉霞是尹德志獨自帶的第一個研究生。“作為尹老師的第一個弟子,當時的我得到了很多‘優待’。畢業答辯時,我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與尹老師平日里悉心指導密不可分。即使現在已經畢業,他也經常關心我的狀況,每當聽見他熟悉的話語,我感覺又回到了研究生時的美好校園時光。”蘇玉霞笑著說,“尹老師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正能量,他是一位的勤奮、樂觀、上進的老師,永遠有著一顆關心愛護我們的心。”
對于學生的贊揚,尹德志在感到欣慰的同時,也十分謙遜地表示:“這是我份內的事。作為一名導師,我是不可以有一絲大意的,每個學生都不一樣,之后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心思來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帶出更好的學生。”
不懈付出,汗水鑄就成功
蘇軾曾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教學至今,尹德志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西華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西華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發表了論文40余篇,撰寫專著3部。其中《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研究——以四川省為例》這本尹德志教授獨自完成的書更是匯聚了他的智慧與心血。
2013年,經過了3年的研究和半年時間的寫作、打磨,這本著作才得以問世。“這本書全書有29萬多字,我需要收集素材,整理、研究、分析,得出結論后再把這些內容一個一個字敲在電腦上。”尹德志說,“集中寫的時候,我每天要求自己必須寫至少3000字,每周至少2萬字,就這樣我花了十多個星期,從未間斷;在最‘瘋狂’的時候,每天沒有寫到規定的字數,就不準自己回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人才,國家非常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尹德志介紹撰寫這本書的初衷時說道:“選聘大學生去當村官,就是要走一條城鄉結合人才培養之路。這本書源于一個省重點科研項目,這本書有利于幫助大家了解大學生村官政策的來龍去脈。對干部來講,對如何優化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提高效率提供了一些參考建議;對大學生村官本身而言,能更好了解大學生村官的政策,讓他們更有干勁;對大學生而言,讓學生更了解這個職業,尤其是對農村感興趣的大學生們,擔任大學生村官,可以獲得更多的經驗。”談到自己完成這本書后的感受時,尹德志說到:“除了自己要靜下心來潛心做學問以外,領導的幫助、同事的支持、家人的關心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十分感謝王民樸教授帶領我申報課題、進行調研;也感謝萬遠英教授無限的關懷與支持;更感謝家人默默的陪伴鼓勵……”
據悉,大學生村官是我國農村社會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有一定知識、能力的主體。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城鄉一體化、中國不斷城市化(城鎮化)的進程中,村官這個本不是“官”的“官”會越發重要。
嚴謹求實,科研緊跟新時代步伐
作為學校“三農”研究團隊的重要成員,尹德志現在將自己大量的精力花費在“三農”的研究中。“三農依舊是現在乃至將來的重點問題,而對三農問題的研究這也將是我今后的發展與規劃。”尹德志說到,“我會繼續努力,圍繞‘三農’研究貢獻重點學科建設,繼續深入新時期中國“三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尹德志心中,做“三農”研究是他一直以來的初心所在。為此,他經常去農村進行研究,觀察農村的產業發展和文化建設、黨建情況。“我希望學生能夠多去實地考察,學到更多東西。一定要多看、多聽、多思考、多分析。”尹德志說到。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尹德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正確的科研道路上。
不知不覺,1994年入職西華的尹德志已在西華工作25年了,25載教學生涯,已年逾50歲的尹德志從起初一個單純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老師,成長為如今一個有明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導師;從最初一個有志青年成長為如今一個博學多識的教授,尹德志在感嘆時間流逝的同時,也感恩這25載光陰中給予過自己幫助的每一個人。
未來,尹德志還會更加努力,無論是在課堂、科研上,還是在與學生的相處中,他都會盡力做到最好。“我會堅持不懈地將科研工作進行下去,也希望更多的老師們能夠對知識進行長期的積淀,不管有沒有得到認可,踏踏實實、堅守自己的本業,努力培養學生,多搞研究,提升自己的能力與價值,為西華、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