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觀新聞”6月24日以“東郊記憶工業遺跡還有多少可能性?來這個展覽看一看”為題作了報道。報道全文如下:
6月24日,2024年西部九校建筑類教學聯盟聯合畢業設計作品展在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開展。本次展覽由西部九校建筑類教學聯盟主辦,西華大學承辦,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成都東郊記憶園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旨在深化對成都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的認識,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參展作品采用靈活的專業合作方式,對東郊記憶及其工業遺跡的保護與發展進行了探索研究。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7日。

35組設計作品
探討東郊記憶工業遺跡的保護與再利用
展覽以“整合·應變——城市更新視野下成都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為主題,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集中展示長安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西華大學等高校的35組建筑類聯合畢業設計作品,涵蓋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等多個領域。
展出作品有何亮點?2024年度西部九校建筑類教學聯盟聯合畢業設計以“東郊記憶”工業遺跡區為核心區域,從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建筑學三個專業學科角度,交叉分組共同完成成都工業遺跡的保護與再利用規劃、重點地段城市設計、重要建筑或建筑群保護與再利用設計、重要空間節點(或段落)景觀設計等綜合城市設計方案。

其中,蘭州理工大學學生吳逸凡、張少成、王奕丁的作品“東郊創藝·包豪斯+基于工作室教學的產學研商一體創意展銷中心”,在調研原有工業建筑的形態、結構、功能及周邊肌理特點的基礎上,以煙囪、火車等元素串聯和統籌東郊記憶功能組團與建筑單體,該作品面向未來、針對青年,助力新興業態發展,充分展現工業建筑獨特空間魅力;西華大學學生鄭思斯、王瑞琪、梁婷、蔣雨婷的作品“煥活‘芯’生——基于城市更新視野下成都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選擇了“城市芯片”這一新穎的概念,通過道路規劃、綠地規劃、公共空間設計等多種方式將此概念落地東郊記憶……“展出作品各有側重,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對東郊記憶及其工業遺跡的保護利用路徑進行了設計探討,展現出了各校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希望這些優秀作品和獨具巧思的創意,能為東郊記憶工業遺跡的進一步保護利用提供靈感?!闭褂[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西部九校建筑類教學聯盟聯合畢業設計活動由長安大學發起,至今已舉辦了9屆,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筑類本科專業(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教學活動之一。

為何選擇東郊記憶?
“工業遺跡活化利用的典范”
2024年度西部九校建筑類教學聯盟聯合畢業設計是以東郊記憶工業遺跡區為核心區域開展的。為什么會選擇東郊記憶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目前,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工業遺跡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將工業遺跡與其他文化元素相融合,打造獨特的園區和現代城市文化景觀?!闭褂[相關負責人表示,“而東郊記憶是國內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的典范。”歲月失語、唯石能言,散布在祖國大地的工業遺跡,是中國工業文明的見證,有著無可比擬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北有首鋼,南有紅光。如今潮流青春的東郊記憶由原紅光電子管廠舊址改建而成,這里曾工業企業密布,倉儲物流密集,鑄就了成都工業時期的輝煌。園區里的一磚一瓦、一景一物,都是一段厚重而雋永的歷史。
從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到成都“東區音樂公園”,再到“東郊記憶”,這些年來,老廠房完成了一次次涅槃重生。目前,東郊記憶基于工業遺存空間載體,有機更新、業態活化,擁有幾十余個功能各具的展演場館,每年還會呈現千余場文化活動,成為成都國際時尚新高地和城市形象新窗口?!皷|郊記憶通過更新與活化利用工業遺跡,深度挖掘展現了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蘊,實現了從銹跡斑斑到創意翻涌的華麗轉身,成為工業遺跡活化利用的標桿?!闭褂[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組織高校學生關注成都工業遺存開發利用情況,深度挖掘城市人文內涵,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為成都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貢獻力量。
媒體報道鏈接如下:
教育導報網客戶端:東郊記憶工業遺跡還有多少可能性?來這個展覽看一看
https://v5share.cdrb.com.cn/h5/detail/normal/58564024404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