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讀的專業是法學,在大多數人的眼里,這是一門“靠記憶”生存的學科。但作為一個法學專業的新人,研習法律所給我帶來的意義,遠比記憶法律條例要多很多。 三年以來,與法律打交道讓我比一般同齡人更加成熟穩重。對我而言,法律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研習法律并不在于記清法律的規定是什么,而在于弄明白法律的規定為什么是這樣。 抱著這樣的理念,我開始在思考制度和觀察社會中學習法律。當大多數同學在以生硬地背誦法律條文為主要的學習方法時,我往往喜歡去追問這些規定的背后所體現的價值及其追求的目標究竟是什么。據此,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各部法律均在我腦海中形成一條法理的主線,而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原本看似生硬的條文進而穩固地烙印在腦海中。通過這樣分析記憶的方法,我建立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法律體系。 為了將法律體系靈活運用起來,我時常將它們帶入鮮活的案例中去。我研究經典案例判決,到法院和律師事務所實習,還積極參與各類法律實踐比賽,更加真切地去感受作為一個法律人所應有的角色感和實務能力。 書面知識和實務經驗的同時獲取和相輔相成,讓我的思維變得更加深邃和廣闊。2012年,《精神衛生法》首次頒布,但具體法律條文卻讓人大失所望。2013年初,我就以《精神衛生法》在捍衛精神疾病患者權益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為課題,申報了校級社會科研項目,并由此展開為時半年的課題研究。最后,我的研究形成論文并公開發表,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第二年,我以呼吁重構國資律師制度以實現律師服務公益化,解決現律師服務高收費、律師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社會問題為研究方向,再次申報了校級科研項目并公開發表了論文。如今,我正著手研究關于校車安全的法律規制問題,希望借此為兒童健康成長的保護問題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研習法律的過程帶給我的幫助是巨大的。步入大學殿堂之前的我,對人生的價值感到迷茫,如今,專注于法律學習的我有了更加廣闊的視野和胸懷。我傾盡全力,為的不再僅僅是滿足個人追逐功利的愿望,而是以學習、利用法律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發展為最終目標。我告訴自己,女兒須有建業夢,勵志不復再尋常。年輕就是我們堅強奮斗的資本,一旦找準方向,我們都應當堅信,只要勇敢走下去,終有一天會達到成功的彼岸。 
徐夢悅,中共黨員,人文學院2012級法學專業學生。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獎學金;代表西華大學參加兩屆“四川省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獲“團體優勝獎”,兩次獲得“優秀辯手”榮譽稱號;獲校級優秀干部榮譽稱號,并多次獲得校級優秀三好學生榮譽稱號。
|
責 編:王蜀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