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務是我一輩子的事”
——我校學子李世杰成功入圍“2010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0強
作者:學生通訊員 張子寧來源:西華大學新聞中心發布時間:2011-10-24瀏覽次數:350
?????? 他是全國學聯第二十五次代表大會正式代表,他是西華大學前學生會主席,他是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獲得者……然而再多的光環也抵不過他那一句樸實無華的自我介紹:“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生青年志愿者。”他就是我校2007級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學生李世杰。 4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四部委共同指導的2010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正式啟動,全國千萬在校大學生參與推選自己心目中的榜樣。我校推送的李世杰同學經過活動組委會認真評選,以響亮而又樸實的名字——“大山天使”成功入圍“2010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0強。 2009,“大山天使”走進山區 20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世杰和朋友們在網上發現一篇帖子——貴州赫章縣財神鎮大山村小學,破舊的桌椅,簡陋的房屋,一間教室組成的一個學校。當地教育的落后使李世杰心中深受觸動,憑著真摯的愛心和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12名有著同樣想法的同學們迅速聚集在一起,制定支教計劃并在全校范圍內倡議募捐。 7月14日,正值暑假,李世杰一行帶著籌集到的上千件衣服,近千冊小學讀物,各類文具、筆記本等,從成都出發趕赴貴州赫章縣財神鎮大山村小學。 支教條件相當艱苦:五個女生擠一張床,男生全部打地鋪,近20天里只洗了一次澡,吃過兩次肉,每天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為同學們上課,放學后再回到半山腰的住處挑水、生火、煮飯……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讓志愿者們漸漸感覺力不從心。他們流過淚也想過放棄,可是看著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和漸漸增多的歡聲笑語,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堅持了下來。 8月2日,一行人結束支教回到學校。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這支隊伍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大山天使。 2010,“大山天使”團隊成立 有了第一次支教的經驗教訓,“大山天使”們發現,每年暑假進行一個月時間的支教,單就課本知識而言,并不能教給山區孩子們太多的知識。于是,李世杰和幾位隊友開始思考:怎樣的模式才適合山區支教。 2010年3月,在咨詢了學校很多老師,并受到學校心理健康服務與研究中心老師所說規律——21天養成一個習慣的啟發,李世杰和朋友們一起組建了“大山天使計劃團隊”。團隊在支教課程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將課程分為中華文化課、陽光心理課、健康衛生課、興趣愛好課、大開眼界課和體育課共六門。課程的設置理念是通過21天的授課,讓山區的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自信心,培養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愛好,開拓他們的眼界。 5月,通過團委老師的幫助,李世杰帶領自己的團隊聯系到了李嘉誠基金會,并獲得1萬元資助,為山區孩子們購置書本、圖書、體育用品以及國旗和錄音機;6月,李世杰組織團隊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募捐活動,為山區孩子們募集圖書和文體用具;7月,在天府廣場策劃了一次心理支教宣傳活動;8月初,帶著社會各界的愛心,李世杰和他的團隊一行22人扛著18個箱子的物資,再一次來到貴州省赫章縣財神鎮大山村小學,21天的心理支教開始了…… 2011,“大山天使”不離不棄 ??? 目前,李世杰同學即將畢業,然而他并沒有離開“大山天使計劃”團隊。他說:“志愿者服務是我一輩子的事!” ???? 因為長期從事學院學生會外聯方面的工作,李世杰對志愿工作有著異于他人的見解:除了學校志愿者自身的努力外,還要積極尋求社會力量來促進志愿者工作,以便更好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其實,尋求社會資助這樣的理念,李世杰早已從大一就開始著手實行。在5.12汶川地震后,李世杰曾組織建筑與土木學院近二百名志愿者在學校內收集廢品,將賣廢品所獲得的資金捐給災區同學。“我當時在想,如果能讓社會的力量來資助我們的話,我們就有更多的途徑去幫助別人。” 隨后,想到日用品對災區同學的重要性,他便開始致力于尋求日用品公司的資助。奔波的路上總有坎坷,在走訪成都納愛斯公司客戶部、市場部、營銷部三個部門后,李世杰才聯系到一位在公司工作的西華學姐。了解情況后,學姐表示愿意資助他們。通過協商,他們用賣廢品得來的1000元錢換來了價值5000元的日用品。最終,我校400多名災區同學得到了由納愛斯提供的牙膏、洗衣粉、透明皂等組成的大禮包。這次活動給了李世杰莫大的鼓勵,寶貴的經驗也為他日后尋求社會力量的資助奠定了基礎。 如今,“大山天使計劃”依然在新的志愿者的帶領下繼續從事著心理支教的活動,李世杰也依然在志愿服務道路上不斷前行。
責 編:王蜀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