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數智領航?創啟未來”西華大學數字化創新知識中心發布會暨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研討會在辦公樓101會議室舉行,會議由西華大學主辦、智慧樹網協辦。本次會議聚焦于探討數字化創新知識中心的建設與應用,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推動高等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匯聚了來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工業學院等多所高校的40余名教學管理人員及教師。會議特邀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沈火明教授、成都工業學院劉保縣教授、西華大學蔣珍菊教授及智慧樹高級產品經理韓永明作專題報告,教務處副處長劉雪梅主持。
會議現場
會議伊始,副校長費凌致辭并宣布西華大學創新知識中心正式發布。費凌對與會嘉賓表示歡迎,并表達了通過大會加強院校交流合作、推動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愿望。隨后,費凌與沈火明教授、劉保縣教授、蔣珍菊教授及智慧樹營銷副總裁張遠見共同完成發布剪彩儀式。
副校長費凌致辭
發布剪裁儀式
隨后,沈火明教授以“數智賦能高校課程高質量建設的創新實踐”為題,強調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全方位賦能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他表示,高校應從構建智慧校園環境、培育師生素質、研制智能教學工具、數字賦能教學與學習以及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等五個方面讓數智賦能教育教學。并通過介紹所在教學團隊的數字化教學轉型實際案例與成果,展望了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向。
沈火明教授作報告
劉保縣教授以“AI賦能七位一體:成工智學數字化教育教學平臺建設”為題,分享了成都工業學院在過去3年時間里,積極推進AI賦能的數字化教育教學平臺“成工智學”所取得的成果。學校通過三步構筑和七位一體的智能賦能,實現了教學、管理、研究、備考、評價的全面數字化轉型。通過平臺的建設和應用,不僅提升了教師教學效率和學術研究能力,還促進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主動性和活躍度,同時通過跨校共享和示范引領,推動了區域內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變革。
劉保縣教授作報告
蔣珍菊教授以“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與優化的西華實踐”為題,分享了西華大學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專業建設,響應國家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通過建立專業預警與動態調整機制、強化就業招生培養聯動,以及構建基于OBE的專業建設模型,形成了“1-10-100”的人才培養體系,賦能“建-教-學-管”全流程,有效提升了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能力,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高素質人才。
蔣珍菊教授作報告
智慧樹韓永明以“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學校核心特色數智化轉型的應用創新”為主題,分享了基于智慧課程和能力圖譜構建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通過列舉多個學校建設案例,從不同高校的專業獨特性出發,構建與學校特色相符合的新形態AI專業圖譜和應用,提高專業內涵建設。
智慧樹韓永明進行分享
下午的環節為創新知識中心賦能教學創新工作坊。校內外20余名教師圍繞學校知識創新中心應用場景,深入研討和實踐了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課程建設、教學運行與應用、AI應用場景模擬使用及利用AI進行教學優化。
創新知識中心賦能教學創新工作坊
合影
本次會議得到與會嘉賓和參會老師的一致肯定,體現了學校近年來在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的階段性成果,同時促進了相關高校在數智化背景下的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經驗交流,為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和校內外教師的課堂深度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