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閆立坤,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2015級本科生。他是一名20歲出頭的大學生,他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從大學校園到軍營再到重返校園,他說:“我的青春有穿軍裝的模樣。軍營里有我的初心,我的夢想。”
人物名片:閆立坤,2015級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本科生。2017年9月參軍,在部隊因訓練成績優異,表現突出分別獲得兩次優秀義務兵獎章、嘉獎通令,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及“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完成執勤安保任務獲得集體嘉獎,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執勤任務并獲得70周年紀念勛章。從3000多名士兵中脫穎而出,2019年10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作為閱兵方隊預備隊中的一員,以標準的軍姿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2019年11月,退伍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充實自我。2020年,被評選為“西華大學2020年大學生年度人物”。
情懷牽引好奇:軍旅夢初心
談及參軍的原因,閆立坤給出的答案里,除了包含一般人都能想到的熱血情懷,還有就是“私心”。“這種私心就是一種好奇,或許可以理解為對軍旅生活的憧憬與想象。”閆立坤坦言自己是一個有探索精神、好奇心旺盛的人,幼時的閆立坤對軍隊總有一種好奇感,他想看看軍隊的生活到底是不是如同電視里說的那般嚴格。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成為一名軍人的想法一直縈繞在閆立坤腦海,任時間流逝也未曾消散。成為軍人這個選擇同樣也與家庭的支持有關。閆立坤的兩個哥哥都是軍人,在高中時,哥哥們對于軍旅生活的描述再一次加深了他對于軍隊的好奇與向往。常人所能接觸到的軍旅生活多是通過文藝作品、網絡而非親身體驗。成為軍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閆立坤認為唯有親身體驗才能找到答案。
來到西華大學后,閆立坤不甘就此放下自己心中一直以來保家衛國、熱血激昂的軍旅夢。大二時,閆立坤在明德廣場看到征兵宣傳欄以及一些標語,于是按照上面的指示加入學校官方征兵的QQ群進行深入了解。在沒有與家人溝通的情況下,閆立坤瞞著家中完成了參軍報名、體檢等一系列事宜,等到流程末尾才告訴母親。雖然母親有些驚訝,但還是支持他的選擇。母親當時有些擔憂地問他:“如果是大學中途參軍,會不會給大學生活留下遺憾?會不會影響學業?”閆立坤說:“學校有政策,不會影響學業。況且參軍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不去才有遺憾!”
刻苦磨練成鋼:初入軍營
2017年9月,新兵們從成都坐鐵皮車到石家莊,“在火車上就已經能感受到參軍的氛圍了,大家端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當時的心情是既期待又緊張。” 閆立坤說。新兵營對于每個剛參軍的人來說就是“脫胎換骨”的地方。剛入伍一個月,因為高強度的訓練,186cm高、190斤的閆立坤瘦了40多斤。武警對體能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而這也是他較為薄弱的地方。“一開始,你們知道我最怕哪三個字嗎?”閆立坤不好意思地說:“三公里。”
三公里跑是新兵要面臨的第一道關卡。第一次跑三公里,閆立坤的成績十分不理想——倒數第二,用時16分10秒,離及格線差了一分鐘四十秒。但班長并沒有責備他而是留下一句簡單的安慰:“小伙子不錯,再加把勁!”這讓閆立坤受到了激勵,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跑,別人能做到,我為什么不行!”閆立坤認真對待每天的訓練,每跑一次就進步一點。三個月的苦訓,他的成績已提升至11分半,其他項目,如器械、障礙、組合式練習等等成績都有提升。在軍隊的訓練也讓他明白,體能素質并不只是靠天賦,只要下功夫也能練出來。“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只要身體不垮,就使勁練。” 閆立坤說。
“不管做什么,做了就要盡力干。”這是他的生活態度,面對每日艱苦乏味的訓練,他從未想過放棄,他也一直以這樣的心態迎接任何挑戰。一次機緣巧合,閆立坤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名擔任了部隊報道員的工作,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就四處請教,一點一點摸索。熟能生巧,他從一個從未接觸過宣傳工作的“小白”到成為軍隊里的一名宣傳員,自學掌握了撰寫報道、新聞拍攝、ps處理圖片、視頻剪輯等宣傳技能。
榮耀彌補遺憾:執勤亦是檢閱
作為一名新兵,閆立坤是特別幸運的。他在入伍這三年期間就曾執行過兩次大型任務,他說:“入伍就恰好趕上好時代了!”
閆立坤所屬的是武警機動部隊,所以他有幸成為了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安保人員之一,他主要負責活動現場的執勤工作。在園藝博覽會上,當他看到領導人的車從自己的面前經過,他的內心激動不已。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激動只能止于心,他必須昂首挺胸,一動不動地堅守在崗位上,這也是作為一名軍人最基本的職業操守與準則。他說:“穿上了軍裝,就代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形象。”
2019年,閆立坤有幸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一次閱兵,終生光榮。”閆立坤因為身體素質過硬、形象氣質好、訓練刻苦、肯下功夫等優點,獲得了參與閱兵式選拔的資格,同時他也是所在支部中成功入選的那1/3。他帶著這份光榮使命,來到了訓練場參加選拔。
參加閱兵式的選拔,他感到既榮幸又艱苦。閱兵場就如同戰場,哪怕只是選拔階段,仍然充滿挑戰。驕陽似火即盛夏,正是男兒練兵時。北京夏天最熱的時候,也是閱兵集訓最關鍵的階段。閆立坤每天都要直面太陽,即使臉頰和雙臂被曬得紅腫起泡,雙眼曬得通紅也咬牙堅持。在這樣炎熱的環境下,他有時甚至要穿上成人紙尿褲訓練一整天。閆立坤經歷了超乎想象的“淬火訓練”,毫無疑問他做到了,層層選拔成績優異,次次集訓從不掉隊。最終,他從3000多名官兵中脫穎而出,順利通過了此次嚴苛的選拔。唯獨令人遺憾的是,他最終只進入了預備隊。縱使如此,閆立坤也沒有放棄和松懈,即使是預備隊員,他也達到了“出腿帶風、砸地成坑”的訓練標準,他臉上曬出了獨特的“閱兵印”,這也成了他最醒目的“勛章”。
雖然在閱兵式上,他所在的預備隊未能上場,他也被調回人民大會堂繼續進行執勤任務,但是他這樣說:“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每個兵都一樣,執行上級交給的任務就行了,任務沒有高低好壞之分。”閆立坤秉持著這種信念,全力以赴完成自己的每一次任務。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閆立坤堅守在自己“戰場”,昂首挺胸、目光如炬,他仍舊以標準的軍姿和堅定的信念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軍旅生涯結束:夢不止
閆立坤用“痛并快樂著”來總結自己的軍旅生活。如果說最初驅使他參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好奇,那么成為軍人后他已然可以回答自己關于部隊的好奇感了。勞累與枯燥是軍隊生活的主基調,但當他走出軍營回顧過往,他也發現了軍旅生活的另一面。他打趣道:“感覺每天飯不夠吃,每天都在準備吃飯和吃飯的路上,但是大家毫無例外都非常有干勁。”那些與戰友一起訓練、一起流汗、一起笑的日子,是為艱苦軍旅生涯添色增味的調味料,他平時還會寫寫小詩來紀念這段時光:“神兵霹靂驚天地,披裝磨峰再出征!”這段橄欖綠下的青春是他永遠無法忘卻的珍貴回憶。
停學兩年追逐夢想,學校也為閆立坤這樣的退伍大學生提供了一些政策幫助,例如保留學籍,這讓閆立坤能在大學生涯同時體驗兩種人生。當迷彩換回便裝,從軍營重返校園,繁重的專業課程、全新的班級、自己和同學之間的年齡差……種種困擾都讓閆立坤最初有些不適應。在這樣的情形下,他的輔導員楊舒婷老師常常關心他并鼓勵他好好學習,學習上遇到問題他主動向同學請教,同學們也十分熱情地告訴他:“遇到不會的都可以問我們,我們隨時歡迎!”
回歸校園的閆立坤心中依舊燃燒著一股“軍魂”,于是加入了由西華大學參軍退伍的同學一起組建的社團——八一軍魂社,共同的參軍經歷以及對軍事文化的熱愛讓他們彼此擁有更多的共同話題。閆立坤也在這里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平時除了一起約飯一起玩,他們還會一起交流學習。就這樣,沒過多久,樂觀積極的他就重新適應了校園生活。
談及將來的打算,閆立坤說他正準備考取軍隊文職。閆立坤身邊的朋友經常說他是一個很有凝聚力的人,總是能夠團結周圍的力量。正是如此,他也希望把這種勁頭延續,希望未來依舊能夠再一次投身于部隊,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再續自己與軍營的前緣。
現如今,依舊有許多和閆立坤相似的大學生們篤信自己的理想,奔赴軍營實現軍旅夢。閆立坤表示他個人非常鼓勵大學生參軍:“部隊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參軍是一種崇高的人生選擇,能磨煉人的意志,鍛煉人的品性,讓你有強烈的責任感。希望選擇參軍的學弟學妹們去了軍營就好好表現,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要記住做得如何和別人沒有關系,任何結果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