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計及電-氫-碳協同的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優化運行研究
主講人:盧浩
時 間:2025年9月11日(星期四)11:00
地 點:第一教學樓A區321會議室
主講人簡介:盧浩,新疆大學教授、博導,國家級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新疆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斯坦福全球前2%高被引科學家,新疆大學能源動力專業博士點新能源發電方向學科帶頭人。現任新疆大學-若羌能源產業研究院院長,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新疆大學雙一流建設“能源碳中和”創新團隊負責人,新疆氫能產業發展聯盟副秘書長,廣東省通信防雷及元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圍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長期從事新能源發電與儲能技術、燃煤發電與CCUS技術、能源多相流與傳熱傳質研究、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能源碳中和關鍵技術與能源轉型路徑研究。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100余篇(第一/通訊作者90余篇,JCR一區論文80余篇,論文引用次數3000余次),入選ESI高被引論文2篇,EI收錄及中文期刊論文60余篇,申請/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30余項,國際PCT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3項,撰寫碳中和綜合能源領域專著1部。擔任國際SCI期刊《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和中文核心期刊《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編委。擔任國際多相流大會(ICMF)、國際應用能源大會(ICAE)、國際能源與環境大會(ICEE)、國際能源與環境工程大會(CFEEE)的分會主席(Session Chair),國際智能電網與可再生能源大會Workshop主席,榮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發明協會成果獎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報告主要內容: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下,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是實現能源轉型和新能源高比例消納的關鍵技術之一,新疆擁有我國最豐富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同時在建多條疆電外送通道,在我國多能互補綜合能源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應用場景。本報告分析了新疆當前能源科技轉型的主要技術方向,針對計及電-氫-碳協同的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優化運行研究開展討論,為新疆乃至全國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的應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