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導報》記者日前對我校人文學院、四川省高校“十佳”輔導員徐攀進行了采訪,并于1月10日在第2版上登載了“徐攀: 輔導員要懂‘彈鋼琴’”一文,全文如下: ?“攀哥早!”清晨7點10分,西華大學一棟教學樓門口,幾個男生趕得急匆匆。他們一邊啃著包子,一邊爬著樓梯,氣喘吁吁地跟老師打招呼。大冬天,這個鐘點,許多高校教師還躺在溫暖的被窩中沒起床,而徐攀早就出現(xiàn)在教室里,忙著給正在上早自習的學生打考勤。 仔細清點完人數(shù),回到辦公室。他立馬打開電腦,進入行政辦公系統(tǒng),抓緊時間處理各種郵件。電腦屏幕上,來自團委、黨支部、招生就業(yè)處、保衛(wèi)科、學工部各個科室的郵件一條又一條,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整個視窗。快速閱覽完所有郵件后,徐攀在腦中梳理出主次,開始了他忙得像陀螺轉的一天。 去年10月,當徐攀被評為四川省高校“十佳”輔導員后,他的生活并沒有隨著榮譽的到來,有些許的改變。今年,他不僅要直接管理290多名學生,還兼著人文學院學工辦主任和學生黨總支書記的職務。“沒有兩把刷子的人,干不了他這個工作,工作量太大了。”同事們紛紛感嘆道。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徐攀對于高校輔導員工作的一句話總結。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他似乎并沒有感受到壓力。在他眼中,一名好的輔導員,應該有駕馭復雜的局面的能力,學會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彈鋼琴”,就好比“每個指頭對應不同的按鍵,彈得有輕有重,有急有緩,才能奏出一首和諧的曲子。” 從管理效率上講,一名高校輔導員直接管理200名學生時最為合適。而徐攀卻要管理290個學生,怎么才能實現(xiàn)有效管理呢?在班級中,他嘗試實施“大班委”制度,通過權力下放,充分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以學生互動管理的方式,實現(xiàn)班級內部的良性運作和有效管理。 “這樣既能讓學生充分參與班級管理,又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何樂而不為呢!再說,充分鍛煉學生的工作能力,也是在為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打基礎嘛。” 39歲的徐攀,干輔導員工作已經(jīng)8年了。8年前,他曾是一名專職書法教師。從舞文弄墨的清雅講臺退居到幕后,成為一個管“萬家事”的后勤保姆的角色。最初,他也不是很適應。他回憶說,那段時間跟學生們接觸會有一些抵觸情緒,不過后來很快就放平了心態(tài)。 因為愛好,徐攀至今仍然保留著練字的習慣,這歷練了他沉穩(wěn)和寬厚的心境,也給他的輔導員工作帶來了一種優(yōu)勢。學生眼中,“攀哥”成熟穩(wěn)重,談吐文雅,“與人談心總能讓人心服口服。”“我喜歡和徐老師談生活、談未來,總是給我們很多啟迪。”在2015屆法學與管理學專業(yè)的鄭好眼中,風趣幽默的“攀哥”具有天然的親和力,那絕對是“一種淡淡的,卻很強烈的感染力。” 談到對工作的思考,徐攀坦言,自己真的很羨慕復旦大學的輔導員,“他們就單純地當輔導員一個角色,每天有很多時間與學生交心、談心。他們是大學生思想和情感的‘眼睛’和‘耳朵’,觀察和敏感地體會著每一名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對每一名學生負責。”說到這一點,徐攀有些無奈,其實在他的心里一直對一些孩子是有所虧欠的,“我希望每一棵樹苗都找到最合適的土壤。”徐攀說。 “其實,輔導員工作就是平淡瑣碎的,唯有用行動、用愛心,在小事、雜事中體現(xiàn)著自身價值。”8年來,徐攀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記者 譚曲) 相關鏈接如下: 《教育導報》徐攀: 輔導員要懂“彈鋼琴” http://jydb.newssc.org/html/2012-01/10/content_1475807.htm 《搜狐網(wǎng)》徐攀: 輔導員要懂“彈鋼琴” |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