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男,中共黨員。工作期間曾擔任2010級(交通工程、汽車服務工程)、2012級(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汽車發動機)、交通工程、交通運輸、)輔導員,現擔任2016級(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制藥工程、釀酒工程)專職輔導員及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團委書記。
教育之心,在師蔭下萌芽
按照劉洪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從小就受到許多老師幫助關愛”的人,也因此,他一直對教育工作者抱有一種敬意。
劉洪初次對高校輔導員這個職業產生了解,來自于他的大學輔導員。在劉洪本科時,他因一個名次之差,走上考研這條路,考研后期,劉洪陷入了迷茫。細心的輔導員及時觀察到了劉洪的異常,通過一次偶然的“乒乓球之交”,與劉洪聊天,讓處在困惑中的劉洪豁然開朗。劉洪從這一次開始意識到,輔導員并不只是管理好一個班級、一個專業那么簡單。
在西華的七年時光匆匆飛逝,臨近畢業,劉洪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留校做輔導員,一個是接受某大型企業遞來的橄欖枝,做技術型人才。在職業人生的選擇路上,劉洪感受到了一種傳承感正在他身上流動著。結合現實因素考慮之時,他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幅恩師們諄諄教導自己的畫面,劉洪心中那顆“教育之夢”終于清晰了起來,他選擇留在了已經相伴七年的西華,從輔導員做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如今,當人們問到他,為什么選擇做一名高校輔導員的時候,經過了七年積累的他說:“我想要的是一份更有意義的工作。我希望那些我曾經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我能幫助我的學生們達到。”
教育之路,在關愛中前行
從學生蛻變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劉洪付出了很多努力。2011-2012年獲西華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指導老師”; 2013年10月獲 西華大學“首屆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三等獎”;2014年11月獲西華大學“就業工作先進個人”、2014年6月獲 2013年度“工會工作先進工作者”;2014年7 月獲DMC創業指導師研修班 “DMC優秀學員”; 2016年11月獲“四川省生物與環境大賽三等獎”(指導老師);2018.7-8月歐倍爾杯首屆全國大學生食品工程原理仿真大賽榮獲西部賽區一等獎,總決賽三等獎……劉洪之努力可見一斑。
劉洪還是《技術經濟學(食品)》《現代生命科學導論》《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與《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的主講老師。除了教學任務之外,劉洪還主持完成了橫向科研5項、四川省大學生三創項目1項;參與省市、企事業單位科研12項;發表文章4篇,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
談到自己的成績,劉洪最想感謝的是曾經在工作上給予他支持的領導、同事和前輩們。“其實我很明白,我在專業上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課題和項目光靠我一個人是‘吃’不下來的。正是因為他們給我機會,給我支持,我才能夠把那些任務完成得圓滿。我是西華畢業的,那些幫助過我的人,他們是我的恩師、我的前輩,也是我的益友。”
教育之憶,以愛鑄師德
“說他是輔導員倒不如說他更像我們的家長。”來自2016級釀酒工程專業的尹子健說到。私下,劉洪的學生們給他起了外號:“老劉”。每次開班會時,都能聽見學生們這樣親切地叫他。“有事兒找老劉”更是成為了學生之間的默契。
但是相比起“有事兒找老劉”,這“老劉”顯然更愿意“沒事找事做”。在“老劉”做輔導員的第六年,班上有一位來自單親家庭的同學,不能適應大學生活,找不到學習的動力,想用入伍的方式逃避學業上的困難。這位同學的媽媽找到了劉洪,希望劉洪能幫助自己的孩子走出困境。在劉洪的回憶錄中,他這樣寫道:“這名同學的母親是環衛工人,粗糙的雙手,黝黑的面容,她用無助而又充滿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我當時在想如果這個學生不能順利畢業,沒有工作,他的母親以后怎么辦啊!我當時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幫助他! ”
在回憶錄中的承諾,劉洪做到了,面對這位同學的休學申請,劉洪用近乎強硬的態度拒絕了,隨后又百般耐心勸解。劉洪與他聊夢想,幫助他做職業規劃,幫助他申請助學金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如今,他的精神面貌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完成了之前落下的功課,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努力拼搏著。
教育之基,責任當為先
2016級制藥工程專業的鄔鐳是班上的班長,他對劉洪的評價是:“在生活上,他像學長一樣親切,但在學業上,他絕對是一個嚴師。”
“他對我們的學習特別上心,自己只要有時間就會到教學樓去查課;他還有一個筆記本,里面記的都是學生的情況,要是有同學學業上出現問題,他不僅找當事人談話,還會找這個人的室友側面了解這個人的學習情況……”鄔鐳說,“我覺得很神奇的是,他對學生情況了如指掌,有時比我們這些同學還深入,很多事情我們都還不知道,他就已經幫同學解決完了!”
劉洪在晚上才能靜下心來。白天,班級上的、專業上的、學校里的大事、瑣事幾乎把劉洪填滿。晚上,劉洪在辦公室或者自己家中,對班級情況做匯總分析,為第二天的授課做準備,或者繼續研究手上的課題。同時,他經常通過互聯網學習。“我覺得這個時代發展得太快了,如果我不上網了解現在的思維方式,我會搞不懂年輕人們在想些什么。那我如何在思想上幫助他們呢?”劉洪說。
從白天到夜晚,劉洪幾乎沒有自己休閑娛樂的時間。3月14日,是劉洪孩子的三周歲生日,然而劉洪卻由于工作沒能及時趕回家。有一回,鄰居調侃劉洪,說他太“安逸”了,周一到周五安心忙工作,周末回到家就能逗逗孩子放松心情。
雖然是玩笑話,可劉洪卻產生了滿滿的愧疚——劉洪說:“因為平時工作忙,我對家庭的關心照顧較少,但是家庭卻給了我極大的支持,真的很感激我的夫人和家中的長輩們。”
教育之香,在西華洋溢
七年前,一位資深輔導員對劉洪說:“做輔導員,要用心、用愛、用真情。只要學生有困難了,我們要第一時間給予他們幫助與回應。我們的24小時都是屬于學生的。”這樣的教導,劉洪一直銘記于心,也照做著。也許正因為這樣的誠心與堅守,劉洪獲得了2018年度西華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這一稱號。 很多人也許會問:“不過是一名高校的輔導員,需要讓自己這么勞累嗎?”劉洪的話也許正是解答。他說:“我愿意用自己所有人生經驗和資源,把一切好機會送到學生面前。我會帶著學生們去參加比賽,因為他們需要鍛煉,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很多人的成功,可能只需要有人在背后推他們一把。
在劉洪心中,他就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墊腳石”。輔導員工作是事業,是成長,還是學問。他說:“歸根到底,我的堅持就來自于對學生的愛與責任。”
你說劉洪累嗎?累。但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盡了自己該盡的責任。在西華,輔導員們已經用時間證明,那顆愛學生的心,那顆默默為學生付出,不需回報的心。劉洪曾經寫道:“如今我們面臨著很多的機遇,只要我們肯努力,把握住每一次機會,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心中有愛,有責任,生命一定能在平凡中生出芳香。